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警惕世界经济向好趋势逆转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作者:张凡 2018-01-18 10:03:25

近日公布的中国2017年外贸数据表明,中国外贸已扭转了两年来负增长的状况,并且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外贸的回暖是全球贸易趋势向好的反映。

除了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贸易向好的局面,这让人们在寒冬中感到了丝丝暖意。资料显示,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普遍回暖,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表现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比如美国,2017年一、二、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分别达1.2%、3.1%、3.0%,连续两个季度达到3%的增速,消费、投资、进出口增长均好于市场预期。欧元区经济延续稳健增长势头,一、二、三季度GDP环比分别增长0.5%、0.6%、0.6%,9月失业率降至2009年1月以来最低,10月经济景气指数达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等。而在外部需求总体向好和内部改革持续推进共同作用下,2017年以来,多数新兴经济体内生增长动力趋于增强,逐步摆脱持续多年的低迷状态。

好在人们并未因为经济形势好转而忘乎所以,而是开始思考:这样的春天是不是来得太容易?这样的春天还能持续多久?经济学家们所说的“明斯基时刻”“灰犀牛”和“黑天鹅”是否会出现,全球经济又将面临哪些不确定因素?

早在2017年11月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的《当前全球货物贸易形势与前景》(下称报告)就认为,外贸回暖的背后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周期性复苏与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制造业的提振,正在回暖的外贸仍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这一引擎的动力明显有所衰减,最明显的表现是贸易弹性(贸易增速与GDP增速的比值)的疲软:金融危机前全球贸易弹性约为2.0,此后,这一数字大幅下降,2012—2015年,保持在1.0左右,2016年更是降至0.6,这意味着,外贸几近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当时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弹性将增至1.3。不过报告也认为,贸易弹性下降并不代表外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正在消退,当前外贸将更多地通过间接渠道发挥作用。

很多专家学者在展望2018年我国外贸情况时,频繁提及“谨慎乐观”。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近日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也直言,“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因为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预计2018年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是要实现两位数增长难度较大。”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各国采取的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将产生外溢性,如减税竞争,这将导致各国经济冲突对抗加剧。第二,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及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第三,大国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可能会加剧,引发新的不确定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2018中国制造论坛上说:“在今年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会上升、贸易冲突可能会加剧,全球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下,美国基本不会对全球经济负责任,欧洲忙于应付英国脱欧也没有精力负责任。若大国们为全球治理不能提供有效的方式,可能会引起地缘性政治冲突,进而会使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发生逆转。”

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自由贸易的支持者逐步变成保守者,WTO规则的维护者变成规则的破坏者。比如正在不断“退群”的美国。中国入世已满15周年,美国依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对中国实行“替代国”做法,使得部分欧洲国家、日本等国群起响应。此外,美国也开始滥用国内法对主要贸易伙伴实施贸易调查,如对中国启动301调查、将中国企业列入“恶名市场”名单等等。其他国家虽然还在口头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也会为保护本国利益而暗地里提高贸易壁垒、频繁发起“双反”调查,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中来。

我们再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目前,各国货币政策表现出从宽松到紧缩的趋势,各国量化宽松(QE)进入终结期,这会给全球贸易形势带来影响。比如,美欧已经启动加息进程,他们想以此来解决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但这样的货币政策会给目前好转的世界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就全球贸易而言,加息缩表会使货币升值,从而导致各国出口面临压力,容易引发贸易争端,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增加。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在撰文时,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洞若观火:“全球贸易之利来自于有秩序的全球化。全球化出现梗阻和WTO遇到挫折,全球贸易就会因为混乱无序而存在风险。”


责任编辑:苏旭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