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带着怎样的中国故事回苏丹?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陈璐 2018-08-30 10:40:16

“提到尼罗河、金字塔,很多人可能会马上想到埃及,其实,非洲最古老的金字塔在苏丹。”苏丹小伙巴达威(Badawe)日前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是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交汇后流向埃及的,苏丹是一个古老和现代交融的美丽国度。

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愿意留学中国。巴达威就是其中一员,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伴随“汉语热”在苏丹的兴起,巴达威选择在喀土穆大学读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如今在中国生活了4年多,巴达威爱上了这里的食物,包括最初不爱吃的兰州拉面。

“在教育方面,中国政府给非洲学生提供了极为优厚的奖学金。在经济方面,中非合作前景也十分看好。”巴达威说,美中不足的是,双方之间的了解多是通过西方电影与英文资料,缺少直接交流,未来需要加强人文交流。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刚到苏丹,不敢接受我的邀请去尼罗河边游览夜景,以为治安真像西方所说的不好。”巴达威说,这种担心最后被证实是多余的,当这位朋友在苏丹生活一年后,将自己的妻儿愉快地接到苏丹,“他告诉我,对苏丹特别有感情。我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是两国关系最稳定的部分。”

苏丹土地广袤,生产活动以农牧业为主。巴达威说,苏丹的很多农村都有中国投资者的身影,他们租赁土地,种植蔬菜,勤劳勇敢,带动了当地人的劳动热情。“苏丹人也逐渐学会种菜,很多菜市场都可以买到中国蔬菜,这也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巴达威也提醒中国投资者,要注重与当地社会融合,多为当地人提供工作机会。

苏丹作家塔依卜·萨利赫的名作《移居北方的时节》,描写了在西方国家留学的苏丹青年的彷徨,巴达威在中国却看不到丝毫的犹豫,立志为中国与苏丹的友谊贡献力量。

“我在想,如果我回到苏丹,我会带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巴达威告诉记者,他在研究中国文化之余,希望朋友们都来研究中国与非洲,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中国感知东方文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非洲了解那片古老的大陆。


责任编辑:周东洋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