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机构需相互赋能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东洋 2019-05-22 09:12:49

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成为全球投资人和创业者聚焦的热点领域。据零壹财经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总额达436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0.4%。其中,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融资总额达3256.3亿元,占全球74.7%。同年,9家金融科技企业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化进阶。

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各具优势,相辅相成。洋钱罐首席营销官严峻近日在2019零壹财经新金融春季峰会上表示,传统金融机构在风控策略理念上具有优势,而金融科技企业在建立模型上的优势更为明显。金融科技企业可通过把技术输出给传统金融机构,与他们的风控理念、传统优势项目融合,共同发展。

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显示,超半数的受访传统金融机构正通过不同形式自主进行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亦或选择与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对此,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金融科技带来的重大冲击是让闭合的传统金融体系逐渐走向开放的产业链生态模式,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都将成为金融产业链生态圈的组成部分。

例如,在银行业,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银行业提出“银行就是服务、银行无处不在”等口号。得意音通首席执行官倪鸣称,这代表了在移动化的场景下,银行正为它的网点寻找出路。据了解,去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的“无人银行”正式亮相,这个全程无需银行职员参与办理业务的高度“智能化”网点,通过充分运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等最新金融智能科技成果,整合并融入当前炙手可热的机器人、VR、AR、人脸识别、语音导航、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元素。

“传统线下网点运营的成本压力使得银行积极地投入到智能化变革当中。当前,智慧银行呈现出线上线下结合、前后台协同的业态模式。”36氪研究院分析师杜玉认为,银行业务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面对越来越挑剔的用户,不得不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智慧银行不断迭代升级。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布局智慧银行领域的技术公司种类多样,其中,以生物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等技术公司较为普遍,在应用上,生物识别和智能风控相对成熟。

去年10月,人民银行竞标委通过了声纹识别标准,金融行业首个生物特征识别安全标准正式发布。倪鸣表示,金融业对声纹识别的接受度比较高,每个人的声纹都是唯一的,声纹技术在金融行业、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可广泛地应用。将来,金融业会出现更多移动化场景,其核心问题就是身份认证,过去有优盾、密码,而现在很多交易都被手机所替代,这时证明自己就需用到人脸、声纹等方式。人脸识别虽然在金融行业应用广泛,但只是在一些小额消费或者是登录场景中,真正的大额交易往往还需使用声纹、口令等。其中,声纹在认证领域安全性高,对隐私的保护强,成本低。

“在金融科技领域,单纯去谈技术是一个伪命题,就技术谈技术意义并不是很大,技术需根植于业务,两者相互渗透,这样企业提供的产品才能够有真正的生命力。”百融金服副总裁赵子渌表示,金融科技企业需要深耕产品,考虑产品是否容易被客户接受,产品的易用度、准确度是否足够好。

集奥聚合副总裁冯宗欣表示,金融科技企业开发产品需集团化作战,不能只抓住几个金融机构,否则可能断送发展机会。比如,企业将产品推介给100个金融机构,总有10个金融机构感兴趣,先稳住这些客户,再去服务剩下的90个客户。他认为,现在金融科技企业的服务一定不是简单的产品比拼,而是产品+服务。

此外,金融科技企业也可帮助传统金融机构构建一个金融环境的模型训练平台,使得传统金融机构能够更容易获得风控能力,进行技术赋能。赵子渌表示,很多大的金融机构本身拥有很强的风控团队,但一些中小型快速发展的金融机构缺乏风控方面专业的团队和技能,双方可就此搭建合作平台。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