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普洱借特色产业升级脱贫 奏响攻坚最强音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毛雯 2021-01-19 15:59:15

近日,记者从普洱澜沧县、西盟县方面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普洱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基础设施、乡村人居环境、产业、群众生产生活等发生了巨大转变,创造了脱贫攻坚“普洱模式”。

近年来,普洱通过精准识别、升级产业就业等措施,夯实产业基础,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

传统民族文化助力脱贫

作为全国“直过民族”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澜沧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澜沧县把特色村寨与扶贫开发、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相结合,老达保拉祜族群众在“唱歌跳舞”中踏上了小康路。

据介绍,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由农民自发成立,村民全部入股,年人均分红可达1.6万元。近年来,老达保不仅登上了北京、上海的大舞台,甚至走出了国门,被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

为给乡村振兴持续注入不竭动力,澜沧积极打造“绿三角”旅游环线、把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位于惠民镇芒景村的翁基“千年布朗古寨”保留和传承了布朗族的原生态文化,是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点之一,依托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资源,这个千年古寨换了新颜,19户建档立卡户64人已全部脱贫。以茶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扶贫开发,翁基古寨只是一个缩影。芒景村党支部书记南海明介绍说,2019年,芒景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44元,是2014年的3倍之多。

扩大普洱茶市场知名度

普洱茶是普洱打造的“五百亿级产业”之一,是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重要担当。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居云南省第一位的普洱正全力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在全国率先发布推出普洱茶十项标准,在全省率先成立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和品牌企业联盟,启动建设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强市”。

澜沧着力打造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在保护好2.8万亩古茶资源的同时,完成了3.17万亩生态茶园建设。而正在进行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也将带动整个普洱市茶产业提质增效。“申遗对澜沧脱贫成果的巩固、后续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意义重大而深远”,澜沧县委副书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杨春高表示,“整个澜沧茶园面积有38.4万亩,景迈山申遗成功会带动茶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并联动一二三产业发展,支撑云南打造千亿产值的云茶产业,与江浙铁观音等更好支撑中华茶在世界上的地位”。

在茶产业扶贫中,西盟县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生态茶园5.2万亩、茶叶初制所53个,带动农户7858户3.6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26户1.22万人,实现户均增收6300元以上。

电商加快产业升级

在西盟勐梭镇班母村,26岁佤族小伙岩枪正在照管蜂场。他家曾是建档立卡户。三年前,只有初中学历的岩枪从打工地广东回到家乡,正逢西盟引进丁氏蜂业帮助群众发展中蜂养殖产业,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培训,因表现优异被公司留了下来,如今在公司里负责直播带货,月收入有3500元。已拥有几万粉丝的岩枪最多的一次直播带货3万多元,目前他自己的蜂场也已经开了起来。

西盟县精准选择中蜂和云岭肉牛作为新兴扶贫产业,闯出了一条产业项目、龙头带动、利益联结、技术培训“四个全覆盖”产业扶贫新路子。在中蜂产业扶贫中,采取“托管式生产、孵化式培训、精品式打造”的模式,养殖中蜂7万群,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259户3.11万人,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小蜜蜂托起了大产业。

澜沧竹塘乡半坡有一片示范基地,那里是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变“输血”为“造血”、科技创新扶贫的产物,令曾经闲置的林地如今每亩可多收入10多万元,成为不折不扣的“金疙瘩”。拥有十几项专利的林下有机三七以及冬季马铃薯高产新技术将澜沧的“天拉长,地拉宽”,让澜沧农民的生活实现了大跨越。澜沧县副县长刘元昕告诉记者,如今,澜沧已推广种植林下三七11600多亩,带动2600多户户均增收2.5万余元,未来将发展到20万亩,带动5万农户15万人致富。

朱有勇团队注重技能扶贫,手把手培养了几千名新农人,让农民“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为贫困地区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