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DHL快递在进博会上展现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 2021-11-08 13:55:58

11月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开幕后的首个展出日。位于服务贸易展区的DHL快递展台备受关注,重点介绍并展示了在推动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和阶段性成果。

DHL快递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吴东明表示:“多年来,中国政府通过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纽带,交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进博会这一国家级展会平台,展现DHL快递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主动融入双循环,以及为推动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助力的信心和决心。”

DHL快递展区中心上方悬挂着一架Alice全电动货机模型。今年8月,DHL快递从全球领先的电动飞机制造商Eviation订购了12架Alice电动飞机,旨在建立并运营“零排放”机队,并建立一个由电力驱动的国际快递网络,向实现可持续航空发展迈出开创性一步,开启电动飞行新篇章。Alice电动飞机预计于2024年交付。

位于展区中心的是一台处于试验阶段的四足机器人,将在DHL快递展台向观众派发纪念品。该机器人具有优良的运动性能和多地形适应性,应用前景广泛,包括可用于非结构化环境中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等。

此外,绿色物流板块全面介绍了DHL快递母公司德国邮政敦豪集团(以下简称“德邮敦豪集团”)的2050“零排放”愿景和全新可持续发展路线图,以及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方面的多项举措。

以切实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

德邮敦豪集团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先行者。早在2008 年,集团就提出了环保承诺:在 2007 年的基础上,到 2020 年将碳排放效率提升 30%。这一目标已于2016年提前达成。

2017年,德邮敦豪集团成为全球首家宣布在2050年实现物流相关“零排放”的物流企业。这与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大目标高度一致。截至目前,集团2050年“零排放”战略已实施四年。为如期实现“零排放”目标,集团在今年3月发布了全新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将在未来10年投资70亿欧元,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投资将主要用于开发利用航空替代燃料、扩大零排放电动车车队规模和建设更多环保建筑。

DHL快递全面贯彻执行集团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机队现代化建设、车队电气化和建造气候中性设施等措施,推动去碳化进程。以车队电气化为例,到2030年,DHL快递在全球范围内用于最后一公里派送的车队电气化比例将达到60%。

DHL快递在中国也积极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对生产线、运输和服务等环节的节能管理,以及对新技术和可替代能源的投入等措施不断推动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2020年,DHL快递中国区取派件碳排放效率较上一年提高7.9%。今年截至目前,DHL快递在国内投资近2亿元,用以加强地面网络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购买并投入数百辆现代化电动货车用于取派件服务,在全国50多个服务中心实施自动化、数字化和节能升级改造,并将在未来新建大型服务设施中,积极运用各类碳中和技术降低服务设施运营的碳排放,打造绿色服务设施,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

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主动融入双循环

DHL快递是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快递企业,始终积极参与、推动中国国际快递行业的发展。在过去三十多年间,DHL持续加大投入,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累计投资超过百亿元,已在中国建立起广阔的国际快递服务网络。

DHL快递始终深耕中国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对中国不断扩大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特别是在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持续改善有着深切感受。

吴东明表示:“对于国际快递企业,时效性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海关通过压缩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提升口岸通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精简进出口环节的监管证件,不断支持和加快新业态的发展。”

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对外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球化、数字化、电子商务和可持续发展趋势进一步凸显。这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物流需求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于遍布全球2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服务网络,DHL快递将继续通过专业的物流服务推动货物在中国与全球各地间的高效流动,在协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的同时,也助力全球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