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会展大咖说|会展业助力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敏 2021-12-02 09:07:38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如期生效。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30年,促成了全球市场战略性东移。亚太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始终位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地区人民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事实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在亚太发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融合而不脱钩”,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

新形势要求会展业认清大势、逆水行舟,把握货物关税减让承诺和原产地累积规则,丰富壮大主题化细分的市场化会展平台,突出产业、服务和创新三大重点,兼顾贸易和投资两大领域,将大市场潜力转化为双循环动力,引领企业间交易顶住全球化逆流,不断开拓市场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国内外两个市场稳步成熟一体融合,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发展。

RCEP将整体改善亚太发展环境。RCEP作为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互利互惠的市场化自贸协定,由东盟十国、中日韩三国、澳新两国于2020年11月共同签署,并将共同推动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协定覆盖人口23.7亿、GDP总值25.6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0.2万亿美元,全球总量三项占比均在30%左右,已经成为北美、欧盟、RCEP这世界三大自贸区中规模最大、活力最强、潜能最深的自贸区。如果印度后续加入,规模势必进一步扩大。

RCEP将实现亚太各国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外投资高水平开放,增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推进各国经济复苏和全球增长。其中,货物贸易在缔约国间将实行国民待遇、数量无上限、91%商品零关税。服务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将实施自由化、便利化、产权保护、负面清单。中小企业将纳入供应链区域主流,并使之实际受益。据彼得森经济研究所测算,到2030年RCEP有望带动相关国出口净增5190亿美元,国民收入净增1860亿美元,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造福本地区各国人民。

全球市场战略性东移。研究表明,世界三大自贸区的国际贸易全球占比,RCEP最大(25.90%),北美第二(17.60%),欧盟第三(16.54%),其余为39.96%。数据显示,RCEP的国际贸易全球占比将达到北美的1.47倍,欧盟的1.57倍。

这样看来,全球市场战略性东移大势已难以逆转。亚太市场在全球经济中将获得三分天下、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与市场东移结伴而来的,还有产业东移、服务东移、创新东移和资本东移。

产业东移一方面根源于市场就近的成本需求,一方面是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仅2020年一年,中国新设外资企业即超过4万家。会展业作为市场化平台,有助于促成供需间深度交往合作,提供更充分的竞争和更直接的沟通,创新产品定位、提升交易效率,在路径最短、成本最低前提下,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靠、提质增效。中国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短短几十年成长为无可替代的世界工厂。

服务东移是因为服务跟着产业走。哪里产业最发达,哪里服务业最繁荣。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包括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商务服务、人才服务,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019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全球第一,其中78%投入到服务业发展。

创新东移渐成新趋势。这是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判断。《202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创新格局已经东移。由于超过50%的国际专利来自亚洲,越来越多的国际专利文本的语言载体体现为汉语、日语和韩语。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广泛进入生产与生活。数字赋能、服务赋能、绿色赋能快速演变为社会现实。产业链供应链更多地告别了“血汗工厂”模式。劳动力密集、原材料密集正在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所取代。创新成为亚太发展的主旋律。

资本东移体现为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研究显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跨国投资低迷、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各国引进外资竞争加剧。与此同时,RCEP逆流而上,已经成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全球主要地区。近10年来,流入该区域的外国直接投资基本保持了逐年增长态势,最高年份甚至占到全球外资流入的32%,表现出强大的供应链弹性与韧性。

其中,中国吸收外资逆势增长。据《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1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9415亿元,同比增长5.8%;以美元计1381.4亿美元,同比增长2.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FDI总额8590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缩水42%。但中国FDI逆势增长4%,达1630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资本流入国。

中国市场在亚太矩阵中举足轻重。作为全球最大规模、最有活力、最具潜能的新兴市场,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2019年中国GDP达14.5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57万亿美元;RCEP协定14国,国际贸易分别占到中国进、出口总规模的36.6%和26.7%。其中,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6414.6亿美元,对日、韩双边贸易额5995.4亿美元,对澳、新双边贸易额1798.7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日韩,乃至澳大利亚、新西兰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进口市场成为连接大循环双循环的关键纽带。扩大进口是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决策。进博会成功举办,创造了国际贸易史上的一大创举。进口对象广泛涉及商品、服务、资金、技术方方面面,显著加快了国际资源要素和国内生产与市场的融合,增加了高质量供给,有助于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在进博会带动下,2020年我国货物进口总额142231亿元,在世界进口总额中占比10.1%。2010-2020年期间,中国对世界进口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贡献率达27.7%。其中,货物进口年均增长11.9%,增长率是世界的2.2倍,远高于美国、欧盟。我国成为世界各国主要出口目的地。对华出口占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比重呈持续增长态势。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63.89%,9.02亿人在城镇工作和生活。预计未来10年,中国累计商品进口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未来5年中国服务进口有望达到2.5万亿美元。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今后中国的发展,不但可以靠自身的消费需求拉动,而且会给RCEP各国提供新市场、新订单,为世界增长增添新需求、新动力。

会展业助力亚太市场一体化。RCEP成员国就海关程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等达成了一系列高水平规则。随着这些规则的落地,RCEP将显著降低域内贸易成本,提升本地区产品的竞争力,逐步发挥贸易创造效应,既给企业带来更多商业机遇,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和实惠。亚太将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会展业将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助力亚太区域经济发展繁荣。

作为现代市场体系的市场化平台,会展业通过资源要素的跨地域集聚、竞争性展示、多样化选择、认知性互动和分散式决策,把中国超大市场优势转化为全球资源配置的动力,在市场化平台的充分竞争和直接沟通中,服务产品定位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有效改善投入产出,提升交易效率,面对消费升级,解决供需错配、产不适销问题,化解经济循环堵点,助力国内外经济循环相互促进、畅通无阻。

【作者简介】

张敏

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

曾赴欧美日访学研修

曾任世博会咨询专家、进博会特聘专家、服交会展望专家、中阿博览会咨询专家等,主编《会展蓝皮书——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等著作多部。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栏目署名文章涉及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