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资本市场开放红利渐显 吸引外资来华展业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沐锡 2022-11-15 08:47:50

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市场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加快来华布局。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传递出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信号。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高水平开放新局面,外资将持续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政策端的积极信号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开创新局面。”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11月5日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分论坛上表示,近些年,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举措渐次落地,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从规模上看,我国已形成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具有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基础,对国际投行、资管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拓宽境外上市融资渠道,加强与香港市场的务实合作。” 这是近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时,提出的下一阶段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点。

近年来,在国内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逐步取消,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外商全资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对此,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公开表示,银保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外开放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在入世承诺基础上宣布了34条开放新措施,分步骤分阶段取消银行保险外资股比限制,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基本实现中外资业务范围一致。截至目前,34条开放新措施的法规修订工作已经全面完成,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优质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记者在梳理中发现,今年截至11月初,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获批机构已达55家,累计获批的QFII机构总数达723家。此外,贝莱德、富达、路博迈等全球资管巨头在境内已获批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范达、施罗德、联博等机构也已递交外商独资公募的设立申请。显然,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具有全球投资者不容忽视的投资机遇,外资增配中国资产是大势所向。

对此,外资业内人士称,一方面是看到了中国市场强大的募资潜力;另一方面,从全球管理策略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全球资本加大配置中国资产的占比也会越来越大。

国际资本纷纷加码

在不少外资机构人士看来,过去1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开放力度非常大,私募、公募管理人牌照均已对外资开放。展望全球市场,目前只有中国市场能给资管行业带来较大增长点,外资增配中国资产的趋势将在中长期内持续。

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4800多家上市公司中超八成盈利,共实现营业收入52万亿元,同比增长8.51%。上市公司利润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76%。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超过2200家,技术和业务创新也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吸引国际投资者的一大亮点。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跨境投融资渠道逐步拓宽,外资进入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准入不断放宽,跨境监管和执法合作日益加强,这些都推动了外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目前,摩根大通、高盛、野村、瑞银集团等12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渣打银行等3家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桥水、贝莱德等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相继设立38家全资子公司。外资基金管理机构将全球资产管理模式、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风控经验带入中国,对优化我国基金业格局起到重要作用。”方星海介绍,近年来,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实现了“国民化待遇”,很多国际知名机构加快在华投资展业。

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顶级外资机构选择扎根中国,在中国经济“引进来、走出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金融业扩大开放并不等于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因为要保证稳健而有序,也需要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当前也应尽快探索出适合中国自身的金融业开放的管理方式,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