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5版:会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5版            会展
 
今日关注

2018年2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空摄影会否引发会展场馆设计“蝴蝶效应”?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刘海莹

●会展大咖秀
本栏目文章涉及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几天搭乘航班,当飞机上升至8000米高空时,只见机舱外晴空万里,地面风景如画,恰巧赶上航空公司松绑手机禁令的好时机,赶紧拿起手机拍照。当时打开离线地图看了一下,定位显示在南京上空。再向窗外眺望,不料竟清楚地看到了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以往会展场馆的鸟瞰图只出现在宣传材料中,现在因为航空公司手机飞行模式的使用放开,使得场馆鸟瞰效果低头可见、触手可拍。笔者不禁联想起“蝴蝶效应”:高空摄影会不会引发一场会展场馆鸟瞰效果的“设计风暴”?

会展场馆作为一种建筑形式,本身具有三种语言,即设计语言、建筑语言和运营语言。作为运营管理方,人们更关注后两种语言。建筑语言讲究空间,通过空间分割、配比及组合进而讲好运营语言,即好用。这两种语言在“德国盒子式”会展场馆中表现得最好。然而,作为三种语言之一的设计语言却不能失声,尤其是在将会展场馆作为城市地标的大潮中,简约的“德国盒子”开始不占优势。

笔者参加过一场会展场馆设计方案评审会。德国的外观设计较为简约,却被部分评审人员界定为“外表平庸、毫无特色”。在中国文化和地域特色备受重视的当下,会展场馆的设计语言更加需要讲究创新。笔者以为,设计语言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以意为美。已故建筑学教授汉宝德《为建筑看相》一书中有一句话令笔者印象深刻:“建筑的造型包含了很多象征,大众可以从这些象征中感受到建筑所要传达的意义,意义表达得越丰富、越正确,建筑的造型就越成功。”何意?会展场馆本身设计意义在于体现和升华建筑语言和运营语言,大众不需要依赖文字或者图片的解说,一看就知道是会展场馆,而不是剑走偏锋,追求奇特,让人不知所以然,这应该是设计语言之根本。

以和为美。会展场馆是否应该是城市地标建筑暂且不议,但会展场馆的空间体量使其在俯瞰时显而易见。从建筑体量的角度出发,会展场馆设计语言确实不能被忽略。2017年12月4日,《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到了“三生融合”,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现在,我们所提倡的会展集聚区同样是区域性协同发展,“三生融合”理念值得借鉴。会展场馆作为集聚引擎,设计语言也应当遵循以和为美,即以区域大环境和谐为美、以布局合理表现为美、以相映成趣为美。

以特为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和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是两个典型案例,前者秉承“大国风范、江南特色、杭州元素”,后者演绎“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通过设计语言的运用,将国家、区域与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和特质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何人,看到这两座场馆,就知道身处何地了。目前,几乎各个城市都建有(或在建)会展场馆,如何在这高空摄影比赛中脱颖而出,恐怕“特”会是权重最高项了。

唯愿此次“蝴蝶振翅”能够为会展场馆建筑设计带来理性“风暴”。

(作者系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