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4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4版            投资
 
今日关注

2018年5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本企业 仍然是值得学习的“猎户”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于佳敏

5月8日,日本最大制药企业武田药品工业公司宣布以460亿英镑(约合7万亿日元)的价格收购爱尔兰大型药企夏尔(Shire)。一石激起千层浪,武田并购案成为日企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例,也是近十年来全球制药领域收购金额第三大的并购案,武田的并购虽未堵住“唱衰”日本的悠悠之口,但窥一斑看全豹,日本的实力仍不容小觑。

早在2015年以前,“唱衰”日本经济的论调就不绝于耳,尤其是近年来日本电子制造业的衰落,中国海信、联想等企业连连收购日本电子企业,媒体纷纷传出“中华崛起!日本最强企业被中国收购”“日企彻底没落,沦为被收购者”等言论,日本企业似乎从此跌落神坛。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个别企业被并购并不能说明日企已经沦为了“被宰的羔羊”,武田收购案更表明了日本主动出击海外并购的决心和实力。

日本海外并购的决心来自于对本国国情和国际投资形势的判断。第一,日本国土狭小,但海岸线绵长,其国内产业本身就有外向型经济的历史特点,对国外市场依赖严重;第二,目前日本出生率远低于死亡率,甚至已经跨过了人口每天减少1000的红线,深陷“死亡漩涡”,社会的老龄化严重拖累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不仅劳动人口大大减少,人才短缺,也导致了市场需求减少;第三,从国际投资形势来看,中国加强了对海外投资的管制,美国更重视发展国内经济,国内产业保护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为日企海外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所以对日本企业而言,其长期生存之道是寻求海外市场的发展,海外战略对日本而言必不可少。

日本发展海外战略的实力来自于国内产业和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日本企业在国内经济缓慢发展的过程中缺少投资的需求,所以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有充足的海外并购的财务实力;另一方面,日本的融资环境有利,央行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企业从银行贷款容易,在融资中付出的成本很低,且日本政府也激励央企等政府支持的金融机构为日企海外投资提供不同的工具和专业指导,鼓励日本企业海外投资和并购。

武田并购案说明日本不仅没有没落,反而在韬光养晦。上世纪80年代,日本资本大举进入美国市场,但最终大部分投资以失败告终,个中缘由不乏对投资需求定位不明确的原因,许多投资者未充分考虑经济效益而热衷于购买艺术品、不动产等。现在的日本企业更加聪明,无论是主动收购还是被收购,日本企业在海外战略中非常清楚企业需求,这是日本精准发力的关键。以此次武田收购案为例,武田目前的重磅专利到期,只有两种处于后期临床实验的新药,因此武田需要提高新药的研发能力,拓展产品和市场范围,而夏尔在罕见病领域后期临床实验药物超过12种,武田旨在通过此次并购扩大规模,提高新药研发能力,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几年前日本把电子企业卖给中国,其中也不乏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日本电子制造业与中国、韩国相比没有成本优势,不再“以量取胜”,淘汰相关制造企业反而可以在技术方面和其他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事实证明,目前日本企业在技术上仍然具有绝对优势,其在智能制造领域更是成果喜人,适时剥离落后产业才能更精于技术与研发。所以说,日本企业的海外战略,最重要的就是精准定位需求,重视核心技术。

中国不仅不应“唱衰”日本,在海外并购中反而应学习日本的经验,对企业需求有精准的定位,不能盲目“买买买”,满足于收购日本“过气”企业。正如上个月中国宁波均胜电子收购破产的日本高田,如果能为我所用,那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垃圾”产业实为良策;但是如果仅仅为了盲目扩大规模而收购,最终反而会被“垃圾资产”拖垮。不仅如此,我们应变“走出去”为“走上去”,尤其是中兴芯片事件过后,中国企业更应“痛定思痛”,更加注重核心技术和优质资产投资,在并购中由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企业向更核心的研发设计领域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