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8版:会展 上一版3
第A8版            会展
 
今日关注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车展高速“超车”自动驾驶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兰馨

“奇骏8月的终端销售19294辆,实现20.5%的高增长。”11月12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的2019第二十届武汉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武汉车展)上,东风日产华中一区营销中心总经理叶可在奇骏2020款新车发布时公布了上述数据,为低迷的车市带来振奋。

本届武汉车展以“驰智以恒 驾赢未来”为主题,吸引300余家乘用车企参展,展出面积达14万平方米,启用武汉国博的12个展馆和室外广场,包括德系、美系、法系、日系、韩系、豪华品牌、自主品牌等。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大众、丰田、日产、通用、福特等国际知名品牌以及保时捷、阿斯顿马丁、玛莎拉蒂等超豪品牌参展。其规模位列车展第一方阵。此外,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厂商的20余款新车型参展。

业界人士表示,在全国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11.7%的情况下,今年武汉车展逆市企稳,突显了中部汽车产业聚合平台的优势。

车企中原“逐鹿”自动驾驶

今年9月,全球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在武汉诞生,打开了自动驾驶商用化的大门,自动驾驶“中国方案”正在武汉加速落地。

根据武汉车展组委会的统计显示,此次车展,蔚来、几何、欧拉、星途等造车新势力,纷纷重力新能源、新技术、新理念,并迅速布局中部市场。同时,创新引入本土高端氢能乘用车品牌格罗夫,首次掀开了氢能汽车的神秘面纱。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作为氢能源领域的先行者,格罗夫生产的首台氢燃料电池高端SUV车吸引了包括多家车业高层的“围观”。据其参展人员介绍,氢能源具有清洁、高效、低碳的特点,车身结构采用碳纤维材料,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

据东风日产华中一区营销中心高级督导曲长海介绍,2020款奇骏各级别车型均有较大幅度升级, 3款2.5L车型搭载同级领先的ProPILOT 超智驾,使奇骏成为唯一搭载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日系合资SUV让更多消费群体享受领先的L2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数据显示,截至8月,奇骏累计销量高居国内SUV市场前三,荣获日系SUV销量冠军。

在业界看来,此次东风日产2020款奇骏新车发布,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

智能网联汽车专区受青睐

随着智能化席卷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也让未来交通有了清晰的模样。记者在车展现场看到,与往届车展不同,本届武汉车展设置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品展示专区,集中展示造车新势力主力车型。

新能源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核心竞争力。2016年,武汉正式入围全国首批六个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城市,武汉开发区成为首批入选示范区项目建设的核心区。

“‘下沉、精准’是本届武汉车展的亮点之一,在一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日趋饱和的情况下,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以武汉为中心,以孝感、黄冈、鄂州、仙桃、咸宁为宣传半径实现客群聚集,让武汉车展成为汽车消费市场下沉的重要平台。”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助理柴占祥表示,随着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基本属性正在由单一出行工具向文化载体转变。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湖北省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482家,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663亿元,汽车产量241.93万辆,约占全国汽车产量8.65%的份额,位居全国第四。

“武汉车展将汽车与文化及生活进行了高度融合。”一位参展企业人员表示,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转变,展会现场既有房车生活展、武汉玩车节,也设置了卡丁车体验项目,为与会者营造了汽车文化氛围。

寻求可持续增长的商业模式

随着全球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在武汉诞生,第六届中国(武汉)国际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与合作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作为本届武汉车展的配套活动之一,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此次峰会以“集聚创新动能 共谋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集数十位重量级人士分享最新产业政策、前沿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创新经验,解析政策热点、技术难点,共商行业发展。

对于当前的市场,有本土参展企业表示,新能源技术、5G发展、自动驾驶,对武汉汽车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对汽车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在推动5G网络落建设和车路协同系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覆盖90平方公里,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和探索提供平台。”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基地项目工作专班副主任林江鸿介绍,目前,武汉市政府已经发放14张道路测试牌照,包括3张国内首发的商业试运营牌照。

在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学院汽车研究所教授高利看来,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原本就很长的汽车产业链变得更长更宽了,更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考虑盈利模式和创新。智能汽车的复杂度不是单靠某一家或是某一类企业的努力就能实现的,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方需要充分合作,打通技术壁垒,寻求联盟式发展。同时,要多借鉴国际的先进标准,国内走在前列的先进标准也要让国际上的同行去采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