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4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4版            投资
 
今日关注

2020年8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外双循环构建中企引领的全球价值链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姚为群

众所周知,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本成果是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并成为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学家发现,一个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可依据其自身比较优势,即企业异质性,既可选择出口贸易实现“产地销”,也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销地产”,从而颠覆了传统经济学有关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互相排斥的论断。后来,便捷的洲际信息通信技术与一系列制度性自由贸易安排的同时发生,推动了生产过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服务外包,企业按生产环节或生产工序比较优势的劳动分工,从一国在岸发展到区域近岸配置,进而到世界各地远岸实现生产要素有效配置,出现了产业内,甚至企业内的任务贸易,形成了以跨境分散化和专业化为特征的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供应链,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全球价值链。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企业得益于沿海开放政策与东亚“雁阵分工”模式的融合,开始通过加工贸易和利用外资外技,进口中间品加工成最终制成品出口至世界市场;入世前后,中国企业凭借与日韩企业和海峡彼岸台商间的强劲生产关联融入了东亚生产网络供应链;2005年后,中国成为东亚生产网络中间品的核心市场,中国企业生产的最终制成品销往全球各地,全面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

作为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并大概会延续两到三年,也可能成为长期伴随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一种新的大流行病。对此,各国政府已经要求企业在跨境配置生产要素时不能只考虑比较优势,而要更多关注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制止产业“空洞化”,全球价值链再构已经启动。

今天,按制造业增加值计算,中国已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比重的28.6%。如按产品增加值分布看全球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尽管在高增加值产品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依然处在两个高端,但在中低增加值产品上,在不同位置上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几乎覆盖全产业链,涵盖制造业的全部门类。

但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2017 年中国货物贸易中中间品进口占73.5%, 最终制成品进口仅占26.5%;中间品出口占49.8%,最终制成品出口占50.2%,这说明中间品在中国制造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7月30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在岸和离岸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作为全球的生产中心和供应枢纽,中国企业要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这一战略机遇期,将世界看作一个统一市场,按照比较优势和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原则来配置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和劳动分工以及在岸与离岸配置相结合,在离岸中又要实现近岸与远岸配置相结合,构建中国企业引领的全球价值链。为此,中国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坚持市场导向,着眼全产业链,加强原始创新和销售网络建设,积极且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上游产品供给能力,尤其是增强向境外下游企业出口中间品的能力,努力提升出口最终产品中中国中间品的含量和增加值;二是要积极维护中国企业在现有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作用,动态对接各国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构建链接型生产网络,从而继续以中国为枢纽,“钩住”欧洲生产网络,“粘住”北美生产网络,“稳住”东亚生产网络,以保障中国企业在再造后的全球价值链中有一席之地。三是要积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建设产业集群,通过服务外包构建接单企业,以进博会为“磁铁”,形成中国出口上游中间品、进口最终制成品,既为中国、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创造GDP 的良性经济循环。同时,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中,在区域与双边贸易投资安排中,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中国政府要围绕保障中外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再构中“共赢”这一命题,提出建设性的新议题,形成具有约束力的新规则。(作者系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