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第A1版            要闻
 
今日关注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上海,聆听对外开放的交响三部曲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傅志辰 文/图

“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燐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1933年,茅盾的《子夜》写尽上海“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和历史变迁的风起云涌。与共和国同行76载,这座融汇万国繁华与市井烟火的都会,在春风叩辕的每一次脉动里,已成为新时代中国连通世界的明珠。

2025年,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有怎样的故事?

入华

来自太平洋的水汽汇聚成云,在摩天大楼的顶端翻涌,玻璃幕墙映照着滔滔江水,透出点点暖黄色的灯光。

这里是陆家嘴,上海的金色名片,外资携手中国机遇的前沿。

1990年,陆家嘴金融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设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金融贸易国家级开发区。

如今,陆家嘴已成为国内国际化程度综合水平领先的中央商务区。这里有全国70%外资资管机构、40%外资法人银行、40%外资券商、55%外资独资公募,以及上海市95%以上外资银行机构、80%外资保险总部。

同时,全球律师事务所前十强中6家、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3家、全球房地产经纪“五大行”中4家、全球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全国11家中外联营律师事务所全部坐落于此。

全球化集聚链接、配置优质资源,创造了突出的发展效益。

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周海东介绍,2024年,陆家嘴金融城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以上海市0.5%、浦东新区2.6%的面积,贡献了上海市近14%、浦东新区近40%的经济总量。2025年前7个月,陆家嘴新增合同外资项目156个,其中新设项目88个,同比增长18.92%;合同外资金额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7%;实到外资6.33亿美元,同比增长44.18%。

此外,得益于近年来浦东引领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陆家嘴在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达成一系列“全国第一”——率先落地全国首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首家外资独资券商、首批中外合资银行理财公司、首家中东地区外国专利代理机构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家嘴日益成为国际一流金融城和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

在入驻陆家嘴金融城的外资企业看来,稳外资政策措施的确定性和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愈发吸引他们与中国市场“双向奔赴”。

“中国持续鼓励外商投资,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显著降低了外资企业运营成本,也增强了外资企业在华中长期布局和持续增资的信心。期待与中国市场继续携手创新、实现共赢。”安永中国外商投资服务平台主管合伙人贺朗·瑞纳(Bertrand Régnier)表示。

达索系统(Dassault Systèmes)是全球知名的工业软件公司。2025年7月,达索系统大中华区3DEXPERIENCE实验室在陆家嘴启用。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创新业务管理总监索爱伦提到,陆家嘴为外资企业提供有温度的政务服务,主动推送涉外税务、人才、租金优惠,设置“一对一”专员24小时响应诉求,并联合推介品牌。

“未来,达索系统将加大中国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促进公司先进技术深度融入本土产业链,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并将中国研发成果和场景化方案应用到海外,实现‘在中国,为世界’的发展目标。”索爱伦说。

奋迅·贝克麦坚时是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市奋迅律师事务所在陆家嘴设立的联营办公室。其高级合伙人施淼表示,依托陆家嘴国际化、法治化的政务环境,律所业务已横跨资本市场、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多个法律领域,年均项目量持续增长。下一步,律所将以上海为支点,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构建国内主要经济圈“无缝”服务网络,继续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法律桥梁”作用,为打造更具活力的中国市场贡献专业力量。

“我觉得真正的开放就来自于企业的开放。全球的企业知道陆家嘴在等你们吗?”周海东说。

出海

火山的倒影被掠过的小艇揉碎,随湛蓝波浪轻轻摇曳。无瑕白沙上,热情的鼓乐与奔放的舞姿交织,引起观众的阵阵欢呼。

夏威夷,碧海尽头的“彩虹之州”,拥有绚丽风景和独特文化的度假胜地,最近迎来了新的“名胜”。

人声鼎沸的餐厅里,一台台机器人眨着电子“大眼睛”,在后厨与前厅灵活穿梭。密集摆放的桌椅、来来往往的人群、曲折的走廊……复杂环境无法干扰它们的步伐。看到诱人的菜肴竟是由“机器人服务员”送上的,孩子们的声音里难掩兴奋:“Thank you, robot!”

这抹“未来感”,来自大洋彼岸——位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海路的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擎朗智能”)。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深耕具身服务机器人领域,依托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研发—智造—落地”全链条闭环能力,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运用于餐饮酒店、医疗康养、工厂商超等多元场景。此外,擎朗智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80余个运营中心,在韩国、荷兰、美国等地设立子公司或办公室,产品销往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

“上海为擎朗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表示,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在创新研发、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等方面持续给予公司关键助力,浦东新区“重点企业服务包”也帮助公司精准理解政策、高效对接诉求。同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集聚着全球领先的机电供应链资源,保障擎朗智能快速获取核心零部件、构建成本与交付优势,以敏捷响应全球市场需求。

立足于上海,擎朗智能的海外业务拓展迅速。擎朗智能首席运营官万彬提到,2022年,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总营收的20%,在2024年,该占比已跃升至50%。未来,擎朗智能计划将海外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三分之二左右,并将海外市场作为重点发力方向,持续深化全球化布局。

同样“植根上海,走向世界”的,还有全球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勤”)。

2005年,华勤注册于上海,为全球科技品牌客户提供产品级、系统级、软硬件研发、运营制造的端到端服务。2024年,华勤营收规模达到1098.8亿元,全球员工规模近十万人,海外营收占比50%。

“本地化合作是华勤出海模式的特色。”该公司证券事务部高级总监余芳表示,在印度,华勤与当地知名品牌合资建厂,借其本土资源和管理经验实现双赢;在越南,华勤联合产业链伙伴共建本地供应链生态,逐步延伸制造环节。

华勤公共事务部高级总监黎妍认为,在公司的出海之路上,上海的政策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她说:“华勤将全球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正是看中了上海作为国际信息枢纽和人才高地的优势。近年来,上海不断优化招商引资与产业扶持政策,极大支持了公司的全球化发展。”

落户上海的外资企业,也是推动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力量。

“依托公司全球资源网络,渣打银行致力于在‘出海新时代’发挥好‘超级连接器’作用。”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杨京表示,渣打银行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推出一站式跨境金融解决方案“渣打环球链”,以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助力中国企业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实现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持续进阶。

交融

巍峨壮丽的故宫、精巧闲适的江南街巷、仙气缭绕的花果山、互诉衷肠的牛郎织女……在上海金山区,外资主导运营的度假区里,一块块积木为这些经典中华文化元素拼搭出新的魅力。

上海乐高乐园是全球第11个乐高乐园,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国际IP亲子主题乐园,占地面积达到31.8万平方米。乐园创新运用大量中国元素,推出取材于《西游记》的主题园区、江南水乡风情游船,以及由积木搭建的中国地标建筑和人文景观等全球首创项目,致力于为游客创造难忘体验。

“在主题乐园的建造上,上海乐高乐园可以说是跑出了‘金山速度’。”上海乐高乐园总经理陈洁表示,上海金山区政府设立建设期与运营期双指挥部机制,全方位协助资源调配和流程对接,其优良的服务和效率给外国投资方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海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气质,希望上海乐高乐园能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特色的窗口。”陈洁说。

文化在艺术中绽放、在语言中传衍,也在舌尖上交融。

走进坐落于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虹桥品汇”)的虹桥国际咖啡港,一股醇香扑面而来。

虹桥品汇是承接和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常年展示交易主平台,由5万平方米保税物流中心、21万平方米商贸体验中心与40万平方米展贸办公中心构成,累计汇集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个品牌,以及85000多款进博会同款商品,2024年平台交易额达到300亿元。

货品琳琅满目的虹桥国际咖啡港,展商经营领域覆盖“从种子到杯子”的咖啡全产业链,并已建成线上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区块链溯源系统,带动贸易额30亿元。虹桥国际咖啡港还参与编制中国咖啡师职业认证标准,是上海唯一的咖啡师第三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

“在为中国市场引进海外优质咖啡豆的同时,我们也助力中国咖啡产业出海,以专业化服务推动咖啡产业双向贸易与文化交流。一杯杯咖啡讲述的是‘丝路电商’的精彩故事。”虹桥品汇副总经理朱菁说。

在意大利葡萄酒企业Italian Wine Brands亚太区域负责人费德看来,虹桥品汇不仅是商贸合作的平台,也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契机。他说:“公司连续6年参加进博会,并通过虹桥品汇持续拓展中国市场,与更多中国消费者分享意大利葡萄酒文化。”

货物的顺畅流动,离不开海关监管体系的支持。

“2025年6月以来,浦东机场国际中转货运量连续三个月创历史新高。2025年前8个月,浦东机场海关共监管国际中转货物1.7万吨,同比增长153%。”上海海关所属浦东机场海关物控查检二处副处长何冬安介绍,上海海关持续优化航空口岸监管体系,促进通关便利化,并开通浦东、虹桥两机场间货物转运业务,实现苏州货站与上海机场直通,助力上海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2024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近2700万标箱。洋山海关采用‘联动接卸’模式,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并运用数字化监管等配套措施,大幅提升了港口通关效率。”洋山海关物流监控四科副科长吴坤飞说。

从“走进来”的笃定,到“走出去”的从容,再到“融起来”的生动,上海,以开放为笔、创新为墨,在世界的乐谱上写下了携手共赢的交响。

下一章,仍有风从东方来,仍有梦向东方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