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牵起中智“甜蜜产业链”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单充允
![]() |
| 智利车厘子 |
自1970年建交以来,中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智利是我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是智利在全球的最大贸易伙伴。中智自贸协定生效以来,双边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从2006年的708.5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4379.5亿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智利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而车厘子正是中智经贸合作日益深入的缩影。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25年前4个月我国自智利进口车厘子175.4亿元,占同期我国自智利进口总值的16.2%,智利已连续十多年成为我国进口车厘子第一大来源地。
两国通过自贸协定项下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以及与农产品相关的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一系列机制,持续加强在物流基础设施、分发及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协同,充分彰显出双方在深化农产品合作上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中智车厘子贸易的合作机遇
中智车厘子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首先,自贸协定为双边贸易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该协定涵盖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广泛内容,其中关税减免政策尤为关键。2008年双方签署的《关于智利樱桃、李子输华检疫议定书》,标志着智利车厘子正式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并建立了高效的检验检疫合作机制。2017年11月,中智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签署,使包括车厘子在内的近98%的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进一步促进了贸易自由化进程。
其次,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是推动智利车厘子出口增长的另一重要推动力。智利车厘子的成熟期恰逢中国春节消费旺季,这种季节互补性为其在中国冬季高端鲜果市场赢得了显著优势。根据智利农业部统计,过去五年中,智利车厘子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3.8万公顷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7万公顷。随着新种植区的陆续投产,车厘子产量预计将持续增长,2025年至2026年产季有望达到73万吨,较2024年至2025年产季增长6.7%。智利车厘子委员会执行总监克劳迪亚·索莱尔(Claudia Soler)表示,过去十年间,智利对华车厘子出口量增长近20倍,中国市场的占比从不足50%上升至91%,美国和韩国则分别占3%和1%。
此外,两国企业在供应链领域的深入合作显著提升了产业效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智利车厘子产业链,参与建设现代化分选包装工厂和农产品物流园区,业务覆盖从果园种植、采后处理、全程冷链物流到品牌营销的全部环节,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高效的合作链条。这种全链条协作不仅有效保证了货源的稳定性和产品品质,还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了整体成本。尤其在冷链技术方面的联合创新,大幅提高了物流效率,在控制运输成本的同时更好地保证了车厘子的新鲜度。
最后,智利方面通过持续的市场推广进一步扩大了车厘子在华影响力。智利出口促进总局和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连续多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智利周”等推广活动,有效强化了品牌认知,带动了车厘子的销量增长。随着供应链不断优化和市场价格逐渐趋于亲民,“车厘子自由”正日益成为中国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体验。
车厘子产业合作面临多重挑战
中智车厘子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面临一系列结构性挑战。第一,品质稳定性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智利车厘子主产品种包括Santina、Lapins、Regina、Bing、Sweetheart等,各具风味与硬度优势。由于智利车厘子采收期相对集中,加之劳动力短缺,部分果园不得不提前采收,直接影响果实的糖度和硬度。与此同时,长途冷链运输中的温控要求在0℃至4℃之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控制,不同批次到货的品质差异明显,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也对车厘子品牌信誉造成潜在损害。
第二,物流瓶颈同样制约着产业的发展。车厘子对保鲜要求极高,然而目前跨境海运的时效和稳定性难以完全满足品质需求。港口拥堵、船期不稳定等不确定因素频发,导致部分批次车厘子到货时已错过最佳食用状态。今年1月,马士基旗下的货船“Maersk Saltoro”号装载1353个集装箱的车厘子,因在密克罗尼西亚海域发生主机故障,在经过长达52天的航行后才抵达中国南沙港,中国政府部门决定将这批水果全部销毁。这一事件给智利水果行业带来超过1.1亿美元的巨大损失,充分暴露物流环节存在的风险。
第三,市场竞争态势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中国本土温室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反季节车厘子的供应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车厘子生产国也加大对华出口,冲击智利车厘子在中国市场的传统优势地位。此外,价格竞争也日趋激烈。车厘子价格在销售季节内波动剧烈,特别是春节前后的价差可达数倍,导致进口商难以制定稳定的采购策略,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稳定性。
第四,中智双方在车厘子产业领域的合作仍以贸易为主导,并未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尤其在技术共享、品种联合研发等关键环节,协作层次仍显不足。目前,智利在种植技术、品种选育等方面具备优势,而中方则掌握市场需求和分销渠道,这种互补但不对称的合作结构如果长期得不到优化,将会影响车厘子产业链的长期稳定。
走向可持续合作新模式
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智经贸关系正迈向更可持续的新阶段。政策支持继续强化,为双边合作注入稳定预期。202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智元首在秘鲁利马举行会晤,一致强调要继续加强高水平自由贸易合作。2025年5月,博里奇总统访华期间,又与中国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中方明确支持更多中国企业赴智利投资,并欢迎更多智利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作为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坚定维护者,中智不断加强多边协作,这一共识增强了两国企业的信心,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优势互补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推动双边关系结出更多务实成果。
在通关便利化方面,创新举措不断落地。为确保车厘子等生鲜产品在长途运输中保持鲜美的风味,中国海关总署积极深化与智利有关部门的植物检疫合作,共同开发了数据互认系统。该系统要求出口国在水果装箱时,将温度探针校正等信息传输中方,海关官员在线上进行核验,大大节省了现场查验时间,显著提升通关效率、减少企业通关成本,进一步促进双方经贸往来。以上海自贸区为先导的简化境内检疫措施试点经验已推广至全国海关,这将进一步促进双方经贸往来。
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体系,也是中智车厘子合作的重点方向。中智两国经济和产业高度互补,我国企业可采取多元的方式参与农产品合作,包括投资建设冷库等基础设施、开展与农业相关的技术研发等,以满足包括智利在内的许多拉美国家的发展需求。可以预见,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智两国会建立更为密切的贸易关系,携手打造更有效率、更加稳定的产业链体系,为两国贸易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总之,为进一步推进中智车厘子贸易高质量发展,双方应继续在元首外交引领下,落实好中智自贸协定相关安排,利用好贸易便利化、农产品相关的服务贸易、投资与规则等一系列机制,持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分发、技术合作,共同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体系。展望未来,中智车厘子产业合作必将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为两国乃至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