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开启民航业发展新征程

2021-06-11 08:23:27 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胡心媛

2020年全球航运业经历了极为寒冷的严冬。面对疫情的冲击,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民航业在惊涛骇浪中谨慎前行。在业内人士看来,民航业一向是对外界风险极为敏感的行业,持续不断的疫情导致国际航线运营受阻,油价及汇率波动甚至导致了中国航空公司的整体洗牌。进入2021年,国家一系列的相关扶持发展政策促使中国民航业逐渐复苏。

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民航技术、装备及服务展上,中国民航局空管局局长车进军表示,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期间,民航空管系统将全力对标智慧民航建设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智慧民航、智慧空管的建设步伐,开启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当前中国民航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国际民航正在进行新一轮技术变革。”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程先峰对记者表示,由于受疫情影响,全球航空市场结构将深刻改变。据国际航协预测,到2024年国际航空运输量才能恢复到疫情以前的水平。当前全球民航科技发展正处于更新换代的换挡期,中国民航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科技革命加速新一代民航系统技术发展演进;二是大国竞争要求民航产品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三是民航强国建设亟需科技发展配套体系提升。

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教授邹建军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后疫情时代中国民航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寻求全新的发展模式。“疫情期间,中国民航之所以能够表现出较大的发展韧性,除了我们有一个庞大的腹地市场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全行业采取了创新性的‘自救’策略,类似‘随心飞’的产品,极大地激发了潜在市场需求,但也带来了明显市场价格下移等问题。”在邹建军看来,航班量与机票价格“剪刀差”现象的消失,不能仅仅依赖疫情的结束,而是要求整个行业实现全方位的变革,优化业务结构、降低服务成本、激发巨大潜在市场、改善盈利水平是航空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这就意味着,在行业关键资源供给遭遇“天花板”时,如何扩大有效供给,提升能够全面满足潜在需求的持续发展能力,就成为全面深化民航改革的关键。后疫情时代中国民航重塑增长,需要实现创新与融合发展突破。即在创新生产方式,融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在政策规制与社会治理方面的突破,从而有效提升民航业全要素生产力,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邹建军认为,为了实现上述创新、融合与突破,民航业的发展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民航局就提出了智慧民航建设设想。三年来,智慧机场、智慧空管、智慧服务等一系列技术的变革与应用,已奠定了形成中国民航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程先锋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民航将会以国内市场为战略支点,持续增强自身实力,发展支线航空,激活二三线城市航空出行潜在需求,积极探索开创航空运输新模式、新路径。空管系统将进一步发挥运行中枢作用,更好地完善民航航空公司、机场、空中交通管理三个体系的建设,最终实现民航产业协同发展有新格局、智慧民航建设有新突破、资源保障能力有新提升、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新成效。


责任编辑:葛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