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中欧投资合作道路“通罗马”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谢雷鸣 2018-05-22 10:03:37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我国外资的重要来源地,欧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商务部欧洲司商务参赞孟繁壮在近日于福建福州举办的2018丝路中欧投资论坛上称,中欧投资合作起步早、发展快、质量高、效益好,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式不断走向多元化,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通过三方合作扩大合作的外延和空间、扩大新兴领域的合作投资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沟通,拓宽经贸合作之路。

孟繁壮表示,中国和欧洲分别处在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两端,历来是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双方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的欧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已连续14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几个经济强国,每年的对华贸易额都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也是这些国家区域外的最大贸易伙伴。”

有一组数据能够说明双方交往的密切关系。自2015年以来,无论是项目数还是项目金额,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一直呈增长趋势。目前,欧盟在华投资总的存量为1200亿美元。仅去年一年,欧洲在华投资就达83亿美元,是美国对华投资的3倍。欧盟还是我国重要的技术引进方,我国每年从对方引进的技术项目数达2000多个,技术引进合同金额达84亿美元。

“欧盟的投资和技术转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欧洲企业在华投资,欧洲企业也通过对华合作找到了广阔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孟繁壮认为,中欧双方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另外,欧洲国家的投资对我国吸引外资还具有重要的带动效应。

欧洲国家对华投资有哪些特点?孟繁壮总结为五点:一是起步早、发展快。很多欧洲企业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比如瑞士信达、德国大众公司。二是质量高、效益好。在华的欧洲企业带来了欧洲本土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既带动了我国的就业,也使我国的相关行业获得长足发展。比如,德国大众公司带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水准。 三是投资领域广,辐射区域呈梯度转移。欧洲对华投资起先是初级加工、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工业制造,逐渐向信息通讯、新能源、高新技术、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拓展,投资区域也由东南沿海向内陆转移,已经辐射到中西部地区。四是投资方式走向多元化。由于一开始对中国市场不甚了解,为降低风险,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后来热衷于控股,以便在经营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现在,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尝试通过参股或并购的方式与中方合作。五是对华投资成果丰硕。大部分欧洲在华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好,合作力度还在增大。

“中国去年对欧洲的非金融领域的对外投资达75.7亿美元,与引进欧洲国家的对华投资基本相当,大部分的投资项目在欧洲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欧洲经济的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孟繁壮介绍说。

中欧合作进程步伐过快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

欧盟希望中方扩大市场准入,不顾中国和欧洲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和水平差异,提出所谓“对等开放”,要求中方扩大在建筑工程、医疗卫生、信息通讯、银行保险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希望取消地域、分支机构数量等限制,要求中方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开放政府采购市场,要求对等开放。“对这些不甚合理和超前的诉求,中方将和欧洲积极磋商,增进互信。”

中国企业由于走出去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对欧洲的法律、市场和文化研究不够,在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方面缺少人才,对市场评估不充分。一些中企已经注入资金,却拿不到签证和劳动许可,影响企业运行。另外,中西方思维差异、一些欧洲国家对中企加大审查力度等,也影响中企的经营和运行。

“双方有摩擦和争端是正常现象,”孟繁壮说,“新的中欧投资协议正在磋商,希望能给双方带来福祉。”他同时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通过产业园区的合作完善双方投资合作布局;三方合作来扩大合作的外延和空间,中欧在投资合作方面开拓第三方市场,利用中方的人力物力和欧洲的资金、技术来满足第三方的需求,在亚、非等国实现项目落地,产生“1+1+1>3”的效果;双方还可以扩大新兴领域的合作投资等等。


责任编辑:周东洋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