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中企境外并购大时代之二: 

大浪淘沙 看谁中流击水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凡 2018-07-10 10:13:59

“宣布中国加入WTO,是我一生最荣耀的时刻。”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后,WTO总干事穆尔对新华社记者如是说。与中国加入WTO相对应的是,预测中国经济走向成了全球政经两界热议的话题。当时日本通产省发布白皮书称,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一,中国企业从那一年起,正式踏上了开拓世界市场的征程。

如果说早前个别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江湖的边缘不停地伸脚试探水深水浅;那么,进入新世纪后,很多中国企业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一头闯入了这个甘苦难辩的江湖,仗剑天涯。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企业在加入WTO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这段时间的并购案例的话,那就非“喜忧参半”莫属。长期关注中企并购的“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柯银斌分析说:“中国企业的实力和市场化到本阶段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自信有能力参与全球并购市场。但由于跨国并购是一项复杂的商业行为,需要丰富的经验。由于中国企业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其跨国并购成功率较低。”

如今,我们依然可以从各种渠道搜索到那些年中企并购的成败故事:

2003年,TCL分别并购了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试图打造全球性经营规模的消费类电子企业,然而这两项并购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成为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时至2012年10月,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的调查报告称,联想在PC市场份额已由2004年的2%上升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15.7%,超越惠普和戴尔,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并且还拥有了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品牌ThinkPad。对联想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

2005年,明基并购了老牌通讯设备制造企业西门子公司的手机业务,试图复制第二个“索爱模式”,然而在此后几年中,明基—西门子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最终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不过有一个并购案子如大浪淘沙后的真金呈现,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那是1995年,浙江的民营企业万向集团正积极开拓美国市场,然而它的客户、美国汽车市场三大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之一的舍勒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开始捉襟见肘。舍勒兄弟曾试探性地问鲁冠球:万向能否收购舍勒?在初步的谈判中,双方并没有达成协议,因为舍勒报价是1936万美元,而万向集团认为舍勒并不值这么高的价格。

然而造化弄人,三年后,舍勒公司陷入困境,再次找到万向集团。消息竟不胫而走:中国公司要并购美国公司了!这让美国一些利益集团感到不愉快,美国汽车制造业工会公开阻拦,另一家美国公司LSB也加入到竞购当中。

当时,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了解到,美国LSB公司资金比较紧张,且并不需要“舍勒”的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收购之后会有大量的设备闲置。因而他向LSB公司提出了购买舍勒公司的设备,以换取舍勒公司对外采购业务。

倪频对LSB公司说:“你们可以从舍勒拿走你们所需要的,我拿走我所需要的,我们可以联手拓展市场,并且由万向每年提供100万套十字轴万向节。如果不是这样,万向可以与 舍勒 联手重振市场。毕竟,在世界万向节市场上,万向的产品是最价廉物美的!”

经过一些波折,LSB公司与万向达成了合作意向。2000年4月,万向以支付舍勒公司42万美元的代价成功收购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术专利与市场。

这个结果无疑皆大欢喜。LSB公司获得了他们急需的资金;万向用原价的三分之二的价格获得了有用的设备,并且还获得了舍勒公司的技术专利;万向美国公司消除了有力的竞争对手,获得了稳定的市场。万向集团公司没有背上增加人员的包袱,也没有增加管理上的风险便获得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扩大了万向集团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从并购舍勒公司开始,万向集团正式走上了跨国并购之路:2001年,万向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2005年,万向收购了美国PS公司;2006年,万向收购Neapco公司;2008年,万向收购了福特蒙洛工厂……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观察中注意到,“万向集团出资280万美元正式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并购进军美国的民营企业,可谓是开创了时代的先河。”


责任编辑:周东洋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