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标准 创标杆 智慧化 ——贵州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 夯实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

导读

  近年来,贵州省兴建的一大批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发电及水生态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将进一步促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效能。在国家推动水利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化政策背景下,贵州省着力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以实现建标准对标对表、创标杆带动示范,智慧化强化监管,夯实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

  建标准对标对表

  “现场起点段无护栏,扣2分;管理范围内有违章建筑,扣2分;部分河道淤积严重,扣2分……”在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展示的一张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赋分表上,按照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信息化建设5大类34个类,对一处堤防工程进行了赋分评价,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按照测算标准,1000分的总分,达到850分即可算实现标准化管理。

  2022年3月,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结合贵州省关于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贵州省水利厅对贵州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

  作为技术服务单位,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共抽调4名研究员、12名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3名技术员组成标准化管理技术工作组,支撑贵州省水利厅出台了《贵州省水利工程标准化工作手册示范文本》《贵州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及其评价标准,为贵州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根本的评价依据。

  同时,面向贵州省水利行业,征集高级工程及以上的水利专业人员,形成《贵州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专家库》。按水库、堤防、水闸、调水工程、灌区工程、泵站区分专家库人员擅长工程类型,根据各类水利工程按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信息化建设等不同部分区分专家库人员业务侧重点,审核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资料,为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中所需的咨询、指导,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倪康介绍,不同类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不同,这次标准化创建把各类型标准都进行了细化,例如水库、调水工程,都是5大类标准化要求,其中水库类有31个小指标,调水工程有24个小指标。

  “出台了细化标准后把水利工程管理的所有工作都串联了起来,各个细枝末节都覆盖了,各项工作也更加具体,水管单位能够对标对表查找薄弱点,对水利工程的管理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让管理更系统、更规范、更全面。”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古今用说。

  创标杆带动示范

  锚定报送水利部创建目标,2023年,贵州省水利厅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重要后一般的工作原则”下达了63座(处、个)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创建计划。

  最终,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组织、指导完成的贵州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共64座(处、个),超额完成创建目标,其中:水库33座、水闸3座、3级及以上堤防11处(102.22 千米)、调水工程1处、中型灌区15处、泵站1处。

  为加快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贵州省水利厅还举办了专门的培训班,邀请省内水利行业业务专家担任培训授课老师。

  在标准化创建的过程中,一些水管单位的经验也得到了挖掘。例如贵州省松柏山水库管理处、贵阳市花溪管理处等,属于公益事业水管单位,在进行骨干水源工程的管理中,成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对标对表要求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积极组织专业培训提升管护水平。

  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则是探索与当地政府共同运营管理水利工程,以公司为起点推进水利工程水库标准化建设,共同打造现代化水利工程,开展供水、发电、渔业、旅游等多种综合开发经营业态,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方财政负担、提升水库管理效益,又能进一步唤醒水利工程“沉睡资产”,推动实现“以水养水、以库养库”的目的。

  在湄潭县,县水务局则是立足自身特点,探索形成“以大带小、站所合一、小小联合”的水库管理模式。湄江水利工程管理所在全面负责湄江水库规范化运行管理的同时,牵头负责5个乡镇范围内小型水库的运行监管,发挥湄江水库规范化管理在全县水库管理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调研了解到,湄江水库2015年启动水管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严格对照水管示范单位创建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各项指标执行,2022年1月,湄江水库考核验收总分为946分,各类考核得分均不低于该类总分的80%,在全省排名靠前。下一步,湄江水库以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为目标,推动水库管理高质量发展。

  石峰水库作为正安县建设较早的水库,承担了县城区的居民生活用水,也为经开区工业企业、瑞溪镇多家茶企提供水源。参与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效益等综合评比后,获得贵州省水利行业最高奖项“黄果树杯”。

  “标准化创建以后,能够让其他的水管单位看到别人的经验,相当于有一个模板,对管理先进的水利工程进行推广,就能成为标杆示范。”贵州省水利科学院工程师王红说道。

  “更重要的是让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减少与先进省份的差距,特别是在下一步实行联合调度方面,标准化建立以后才能发挥更大效益。”倪康补充说,越来越多的工程都进行标准化创建,能够迫使全省水利工程整体的管理水平实行更高效管理。

  智慧化动态监管

  长期以来,贵州省以智慧水利构建体系为目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建成覆盖全省的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提升防汛和水旱灾害风险综合防御能力。

  在2023年度完成标准化管理创建的水利工程,通过纳入贵州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实行在线监管,通过系统的“综合预警、雨情信息、水情信息、旱情信息、山洪灾害、工程信息”等板块将水利工程的雨水情、视频监控等关键信息接入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动态管理。

  完成标准化管理创建12座中型水库接入“贵州省水库运行及

  安全监测监管系统”,实现水库在线视频监控,降水量、库水位等信息自动报送,并实时监测大坝变形、渗流渗压等关键指标,与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监测平台实现信息融合共享、上下贯通,为防洪、供水等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有部分实现标准化创建的水利工程结合实际,同步接入了其他信息化管理平台,例如花溪水库接入的贵阳市智慧防汛决策系统,可实现对花溪水库及周边未来的降水趋势、洪水趋势、进行预报,包括未来降雨分布情况、各地土壤含水量情况,实现降雨预报,生成贵阳市汛情趋势预警快报、汛情简报等。

  在遵义市原水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到海龙水库、红岩水库、水泊渡水库多项指标,随机打开水泊渡水库界面,显示“4月19日10:47分水泊渡水库雨水情水位高程815.347m、库容406.24万㎥、溢流水位843.00m、死库容310.00万㎥,水泊渡水库坝下液位789.225m。”

  截至2023年6月15日,已有39座大中型水库、1634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信息接入省级监测监管系统。

  根据《贵州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规划,由水利部门主管的水利工程,2025 年底前,除尚未实施除险加固的病险工程外,全省大中型水库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大中型水闸、泵站、灌区和 3 级以上堤防基本实现标准化管理,鼓励条件成熟的小型水利工程积极开展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2030年底前,全省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

  “申报的水管单位越来越多,我们也会按照标准进行评估筛选,严格落实好标准化创建工作。”古今用说。(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