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引擎下的中哈经贸新样板:Pryme.kz的供应链创新与实践
导读
数字引擎下的中哈经贸新样板:Pryme.kz的供应链创新与实践
——以技术体系构建与本土化服务为抓手,探索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路径
(阿拉木图 2024年1月10日 本报记者/通讯员)——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数字经济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哈跨境电商正从“贸易便利化”向“数字化协同”发展。哈萨克斯坦本土零售品牌 Pryme.kz 通过深度对接中国供应链与一系列智能化供应链技术实践,实现了从代购模式向规范化、数字化企业的跃迁,为区域经贸合作和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从草根起步到区域品牌:本土化运营的路径选择
Pryme.kz由创始人狄安娜·艾达尔汉于2019年创立。凭借汉语优势和在华实践经验,企业最初通过跨境代购积累运营经验。随后,公司以面向中产阶级的消费电子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供应链优势与本土化运营策略,快速抓住居家消费需求,实现企业从个人代购向正规化运营的转型。到2024年初,Pryme.kz已在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设立办公机构,并建立起以数字化为核心的运营模式,社交渠道和线上平台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技术为基:构建全链路数字运营体系
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高的供应链管理需求。为应对这一挑战,Pryme.kz从2019年起逐步引入并本地化应用多套供应链与决策支持系统,并在2023年上线企业级运营管理系统 PryMe Operation,实现与原有ERP、WMS、TMS系统的对接与协同。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顾问张歌参与了核心系统的部署与优化。他将自研算法与系统功能适配本地业务场景,推动预测性风险分析与异常管理模块落地,并组织一线培训与流程优化,使技术真正融入日常运营。
此外,Pryme.kz在需求预测、采购、库存及物流环节推行数据驱动和算法优化。通过智能化管理,企业在库存调度、成本控制和风险应对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面对国际物流波动或突发事件时,系统能够快速调整库存与物流方案,有效保障订单履约。
协同开放:打通上下游,提升服务体验
Pryme.kz注重与中国品牌方及跨境物流服务商的协同合作,通过系统实现生产端与库存端的数据互通,采购订单自动化生成效率显著提升,物流环节实时追踪功能也使消费者体验得到改善。企业进一步将订单、库存、营销及物流数据整合到可视化决策平台,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优化运营与营销策略,实现业务的精细化管理。
组织与能力建设:确保技术落地
技术创新需要配套的组织与能力。Pryme.kz通过自动化与流程优化,大幅减少人工操作环节,同时开展系统化培训,使团队能够高效使用智能供应链系统。技术团队成员参与一线培训与流程优化,确保技术成果得以持续落地。此外,公司在产品设计、质量把控及售后服务方面与中国工厂保持深度合作,强化本土化服务能力,提升消费者信任。
示范意义与发展展望
基于“技术+本土服务”的发展逻辑,Pryme.kz在哈萨克斯坦市场形成了示范效应。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优化实践,为中小跨境电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路径。对于区域内更多企业而言,依托技术提升供应链韧性、加强上下游协同、优化运营管理,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全球供应链调整和数字经济深化的背景下,Pryme.kz以实践证明:以技术驱动、以本土服务保障的跨境电商模式,既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也能改善消费者体验,为中哈经贸合作与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