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重构会展场景: 从“单向展示”到“生态枢纽”的跃迁

导读

当下会展业正借数字化与AI技术的浪潮,迈入高品质发展的全新阶段。这一进程正是通过新技术响应新需求,从而实现会展场景的系统性重构。如今,数字化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工具叠加,而是深度嵌入会展全流程,推动行业从“单向展示”向“多维互动”“高效转化”“体验升级”的综合生态跃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传统会展到数实融合新场景,主办方亟需实现三个重构。

一是重构社交场景,从“偶遇”到“精准链接”。传统会展的交流多依赖物理空间内的随机接触,效率低下且匹配度不高。数实融合场景下,主办方可通过数字化工具搭建“线上+线下”联动的社交体系,实现参会企业与专业观众的精准对接。

以近日闭幕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为例,其线上小程序增设“商务约见”专属功能,允许参会者提前预约注册观众,再赴线下专属洽谈区开展对接洽谈、寻求合作。这种“以社交促成交”的设计思路,精准切中了提升展会实效价值的核心需求。但从实践效果看,场景重构过程中线上功能与线下服务的适配性仍有待优化。展会期间,线下洽谈区经常会出现空置状态,而线上约见功能因信息填写过于繁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会者的使用意愿。这一现象的症结在于平台功能与线下服务的协同断层,参会者在注册嘉宾身份时已提交过相关资料,约见环节的重复填报不仅增加了操作负担,更暴露出平台各功能模块间数据未打通。同时,线下未设置嘉宾快速进入洽谈区的配套流程,进一步导致线上预约与线下对接脱节,造成了功能区的资源浪费。

以上实践启发我们,社交场景的重构必须同时兼顾系统性与便捷性,其核心在于线上数据和线下流程的贯通与适配。线上应允许直接调用参会者已提交信息,避免重复填报。同时可基于参会者注册时提交的企业领域、合作需求、产品类型等信息,结合行业标签自动匹配潜在合作对象,参会者仅需确认或补充核心需求(如“寻求跨境物流合作”“采购智能设备”等)即可完成约见预约。线下则需要优化洽谈区的准入与服务流程,设置快速核验通道,结合行业特性划分细分主题洽谈空间,如“跨境电商对接区”“智能制造洽谈区”等,让参会者快速定位目标合作群体,减少无效沟通。此外还可搭配专人协助对接,如为跨境电商企业匹配外贸政策咨询人员,进一步提升洽谈精准度。唯有实现 “线上数据互通 + 线下流程优化” 的深度协同,才能彻底打破传统社交的时空限制与信息壁垒,将交流从“被动偶遇”变为“主动链接”,真正提升合作洽谈的效率与成功率。

二是重构展贸场景,从“展示”到“即展即销”。展示与交易的脱节,是传统会展的核心痛点之一,传统会展中,企业仅能通过展板、样品展示产品,观众需手动记录信息,展后依赖销售人员逐一跟进,往往因信息滞后、需求冷却导致交易转化率不足5%。数实融合推动展贸场景深度融合,让“展示”与“销售”同步发生,实现“即展即看、即看即订、即订即买”的闭环。

在近日举办的重庆中国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主办方便通过具象化的场景设计给出了实践范本。展会现场设立“AI共创商城”展位,集中展出五家企业的智能产品,更创新打造了“扫码互动—即时消费—数据反馈”的全链路展贸模式。观众到场后扫码即可完成签到,系统同步发放现金券。凭借现金券,观众可直接扫码购买展台上的展品,支付过程中还能同步查阅产品参数、功能演示、用户评价等详细信息。更关键的是,数字化后台可实时显示交易数据,清晰呈现各类展品的受欢迎程度、核销高峰时段等关键信息,为参展企业动态调整展示策略与库存提供精准依据。线上通过数据精准匹配供需、简化交易流程,线下依托场景营造增强消费体验、激发购买意愿,彻底改变了大部分传统参展企业“只展不销”的固有思路,将会展从单纯的“产品秀场”升级为“一站式交易平台”,极大缩短了从展示到成交的转化周期。

三是重构服务场景,从“基础保障”到“极致体验”。参会体验的好坏直接影响会展的吸引力与口碑,尤其在数字科技蓬勃发展、信息唾手可得的当下,专业观众通过展会获取行业信息的必要性持续减弱,这使得服务场景的重构愈发关键。主办方需以参会者需求为核心,既要配合商贸场景提升展会核心吸引力,更要以体验升级留住观众。围绕“吃、住、行、逛”全流程打造便捷智能的服务场景,将体验从“基础保障”推向“极致舒适”。

本届服贸会在首钢园的观展体验优化方面,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观展“痛点”,做法值得借鉴。主办方从细节入手,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接驳、丰富有趣的打卡点位、多样化的餐饮选择以及沉浸式的科技文化融合体验等多维度设计,全力打造便捷、有趣且收获满满的逛展过程。不过,其服务场景仍存在如系统性欠缺、融合性不足等问题。比如交通接驳班车时间与展区开放时间未同步,且未与餐饮预订、洽谈预约等功能联动,观众常因赶班车错过就餐或洽谈。未设置实时服务反馈通道,观众遇到问题只能到服务台排队,不仅耽误观展时间还会直接降低体验感。

随着新业态经济的迅猛发展,主办方将更多地站在观众角度,围绕观众需求,以数实融合的理念来设计现场场景,让观众具有参与感、互动感和体验感,并能切实收获超出预期的价值。这让逛展成为一种兼具效率和乐趣的独特体验,既强化了展会的吸引力,又借助观众的自发传播扩大影响力,有效提升了复展意愿和观众满意度。

场景重构是会展业数实融合的核心逻辑,它不仅破解了传统会展效率低、转化弱、体验差的痛点,更让会展从“流量平台”进化为“产业生态枢纽”。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所述的社交、展贸、服务三大场景仅是冰山一角,三大场景的重构为会展生态升级奠定了基础,未来还可围绕“产业全链条服务”挖掘更多细分场景,如针对参展企业的 “线上线下结合的行业培训场景”,展期同步开展线上直播培训,线下设置实操体验区;针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链精准对接场景”,通过数字化平台匹配原材料供应商与成品企业。唯有持续以新技术响应新需求,在功能设计与落地执行中兼顾系统性与便捷性,深化线上线下的协同融合,才能让会展业在数字化浪潮中锚定高品质发展方向。具体而言,线上聚焦“数据匹配、流程简化”,解决传统会展“效率低、匹配难”的问题,线下负责“体验增强、信任构建”,破解“信任弱、转化差”的痛点,二者以“参会者全流程需求”为核心串联,避免功能与服务的碎片化,如此才能真正激活产业链接价值,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作者简介

道同共创科技CEO兼创始人

“道同共创”新经济产业创新社群平台创始人

全国会展标准化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