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提准、保稳!马士基夯实全球供应链服务能力
导读
1924年3月8日,一艘满载4800吨澳大利亚谷物的货船“萨莉·马士基”首次泊靠上海港,标志着马士基集团正式踏入中国市场……百余年来,马士基不仅在海运领域精耕细作,更将业务版图扩展至供应链管理、内陆运输及多式联运等领域,积极参与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首届链博会中,马士基率先签署参展合同,今年马士基继续参展第三届链博会。“当第一次听到中国贸促会将举办‘供应链’为主题的展会时,我们很感兴趣,因为这与我们的业务紧密相连。参加链博会不仅是对我们业务的一次重要展示,更是深入了解中国供应链发展动态、探索更多合作机遇的宝贵平台。”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表示,参展链博会不仅是因为马士基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着高效、可靠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更在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愈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致力于高准班率海运
第三届链博会上,马士基展示业内首创的“轮辐式”海运网络设计(hub and spoke system)。该设计搭配跨境铁路、空运货运、仓储配送等网络,并借助数字化和AI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具灵活性和韧性的端到端的物流服务。
根据Sea-Intelligence的报告,2024年,全球集装箱船的准班率徘徊在50%至55%之间。在全球供应链日益紧密的今天,准班率不仅直接影响货物交付的时效性,更关系到企业的库存管理、生产计划以及客户满意度。高准班率意味着运输过程可预测性强、延误风险低,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贸易效率。
为解决航运业的低准班率难题,马士基与赫伯罗特协作,以创新的“轴辐式”模式重新设计了东西向海运网络,构建出“双子星”海运服务网络。这一创新设计减少了船舶在航线上停靠的次数,降低了延迟的风险,辅以更高的枢纽码头操作效率,有利于打造高准班率的海运网络。自今年2月“双子星”海运网络开始运营以来,已连续4个月实现了90%以上的准班率目标。
“这让我们的客户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货物的到达时间,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供应链,同时也能够节约进口商的安全库存成本,降低资金压力。”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丁泽娟女士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称,在跨境电商、生鲜冷链、高端制造等对时效敏感的领域,稳定的准班率已成为国际物流服务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提升准班率不仅是航运企业服务质量的体现,更是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重要基础。
此外,马士基近期宣布在“双子星”海运网络中开通从中国东部经东北亚地区至美国西海岸的TP9航线。TP9航线挂靠港序为厦门—釜山—长滩—厦门,将成为马士基现有跨太平洋海运服务的补充,帮助客户增强供应链韧性。此外,航线还提供18天由厦门至长滩的直达服务。
提升“端到端”综合服务
去年以来,马士基航空货运全球运力排名持续跃升。中国杭州萧山机场枢纽的启用,是马士基“端到端”战略在长三角的关键落子。至今,马士基自有机队已经执飞超过1500班次,进出口量已超8万吨。从5月15日起,马士基空运的美线服务延伸至拉丁美洲,开通杭州(HGH)至智利圣地亚哥(SCL)的每周两班空运服务,加强了大中华区与拉丁美洲市场的连接。
此外,马士基推出新的内陆运输服务以响应市场需求,包括嘉兴至宁波的驳船服务,以及连接重庆与主要出口港的海铁联运服务。“针对日益增长的超重储能柜运输需求,我们推出集装箱与散货船相结合的运输方案,以提升运输灵活性并确保合规。”该负责人称。
对客户而言,马士基的综合内陆服务为他们提供了更强的可视性、更快的响应速度及更强的掌控力。通过整合内陆、海运和空运物流,马士基大幅减少了交接环节,简化了“端到端”操作。随着清关合规要求日益严格,单证要求和查验力度不断加大,供应链中断风险随之上升,为帮助客户应对这些变化,马士基全球贸易与海关咨询(GTCC)团队提供关税影响分析、采购策略评估和原产地规则支持等服务,以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确保合规性并保障供应链连续性。
马士基持续深耕中国市场非常符合其业务的发展方向。链博会不仅为马士基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更为其结识了众多潜在的合作伙伴。马士基还一直与中国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航运业脱碳。除了与中国船厂合作建造甲醇双燃料船舶,马士基还与金风科技的全资子公司金风绿色能源化工于2023年11月签署了商业可行、年产50万吨的长期绿色甲醇采购协议。该协议也是全球航运业首个大规模绿色甲醇采购协议。根据协议,从2026年开始,金风科技将每年为马士基提供50万吨的绿色甲醇燃料。
面向未来,马士基将继续依托其全球网络和本土化发展路径,深化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推动绿色航运、智慧物流和多式联运发展,积极应对全球供应链复杂化趋势下的各类挑战,贡献自身解决方案,助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全球供应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