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博会上谈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科技创新成破局关键
导读
在全球农业贸易的复杂版图中,中国农业既迎来市场扩容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内外环境的多重考验。日前,益海嘉里集团党委副书记涂长明在第三届链博会“第十六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上提出,中国农业加工产值比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显著差距,行业升级迫在眉睫。
涂长明表示,益海嘉里在“一带一路”政策中抢抓发展机遇。但同时,中美贸易也给中国粮油进口及进口环境带来了更大挑战——过去中国从美国进口大量高粱、杂粮等,而近年来,我国正不断拓展美国之外的市场,比如从巴西进口大豆。数据显示,巴西大豆进口量一直占到中国进口大豆的 70%;此外,还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进口大量葵花、亚麻籽,从非洲进口很多花生和芝麻。
在涂长明看来,很多时候挑战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他认为,若没有中美贸易战,拓展美国之外市场的进程可能还要推后五至十年。尽管美国为中国进口设置了很多障碍,却也逼迫像益海嘉里这样的企业加大拓展海外市场的力度,使得我国进口多元化、进口品种多样性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国内农业企业该如何加强供应链韧性,以保障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稳定开展?对此,涂长明表示,中国的粮油加工行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在偏低的水平。中国的农业产值和农业的加工产值是1:2.5,而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是 4:1,差距非常大。因此,中国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提高粮油加工行业的能力、水平和技术,让产品更有竞争性、品质更优异,从而在国际市场尽快“走出去”。益海嘉里生产的稻米油已经出口到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正是技术创新、技术驱动的重要作用体现,而发展壮大中国的粮食加工行业,也是中国对接世界、“走出去”的关键要素。
对于推动国内农产品品牌“走出去”,涂长明结合益海嘉里的经验建议,要靠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简单的传统加工很难“走出去”,也很难创造国内外知名品牌。益海嘉里有庞大的研发群体,每年投入三十多亿元,一次性投入十多个亿元,汇聚了350多个国际国内顶端专家,每年推出一百多个专业成果。这种科技创新、科研成果的推出,给益海嘉里目前及今后的发展都带来巨大推动作用。他认为,中国的农业一定要从科研做起,从创新做起,才能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