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抽动症高发!邯郸玛丽亚妇儿医院提示夏天这几个坑家长快避开

导读

空调+冷饮=抽动症发作?

  空调+冷饮=抽动症发作?

  三伏天这个习惯正在伤害孩子!

  9岁的小君最近总是不停眨眼、清嗓子,妈妈以为是结膜炎,结果到院检查被诊断为"抽动症"。深圳小米熊张清华院长发现,近期持续高温,像小君这样的抽动症患儿增加了近四成。张院长随即提醒:夏季过度使用空调、贪吃冷饮等常见行为,都可能成为抽动症的"隐形推手"。

  暑假本应是孩子们放松欢乐的时光,但对抽动症儿童来说,可能成为症状加重的“危险期”。

  夏季高发的原因

  空调使用不当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温度过低、密闭环境滋生细菌,诱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加剧抽动症状。

  建议空调温度设在26℃左右,每2-3小时通风一次。

  高温与紫外线刺激

  持续高温会加重焦虑情绪,孩子更易烦躁、与人争执。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局部刺痛感会强化抽动冲动。晒伤后的不适感也会加剧肢体抽动。

  电子产品滥用

  暑假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增多。

  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导致神经过度劳累和用眼过度,造成眼部或大脑神经紊乱,诱发抽动。屏幕蓝光还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饮食不当

  夏季孩子偏爱烧烤、海鲜等刺激性食物,配上冰镇可乐、雪碧等饮料。

  这些食物中的咖啡因、高糖分及添加剂都可能诱发抽动。冷热交替的饮食还会刺激咽喉,加重发声性抽动。

  抽动症孩子在饮食上比正常孩子要敏感,尤其是暑假期间,可乐、冰淇淋、冷饮等等都会导致抽动症加重。下面列了一份抽动症饮食禁忌,家长请收藏?

  暑假为何又是干预抽动症的最佳时机?

  暑假对抽动症孩子是一把“双刃剑”??放任可能加重病情,科学管理却能成为康复转折点。暑期也为抽动治疗创造了三大天然优势。

  01暑期治疗抽动症的优势

  学期中,孩子被课程表、作业和考试切割成碎片化时间,很难保证系统的治疗节奏。

  而暑假里,家长可以灵活安排康复训练、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的时间,避免治疗被频繁打断。例如,每天固定 1 小时的感统训练、每周 2 次的心理沙盘治疗,这些需要连贯性的干预手段,在假期里能更顺利地实施。

  02环境压力的显著降低

  校园里的社交压力、学业竞争、规则约束,都可能成为抽动症状的 “催化剂”。有数据显示,约 68% 的抽动症患儿在假期中症状会出现自然减轻,这正是因为脱离了高压环境。

  家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为孩子营造更宽松的家庭氛围:减少说教式沟通、避免过度关注症状、增加亲子游戏时间,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状态下重建神经调节能力。

  03多维干预

  更重要的是,多维干预的协同效应在假期里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除了医疗干预,家长可以同步推进饮食调整(减少含咖啡因和添加剂的食物)、睡眠管理(保证每天 10 小时高质量睡眠)、运动计划(游泳、骑行等有氧运动能缓解神经紧张)。

  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需要长期坚持,而暑假恰好提供了培养习惯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