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非遗邂逅世界舞台,辽宁技艺绽放大阪世博会
导读
在非遗展演区,岫岩剪纸非遗传承人王新立的展台前围满了国际观众。只见她手持剪刀,在红纸上轻盈游走,片刻间,一副“布老虎”的剪纸便跃然纸上。不仅如此,这次活动展示的剪纸还将辽宁博物馆的青瓷飞鱼纹水盂这一展品通过岫岩剪纸的技艺赋予其民间艺术造型,受到现场观众喜爱。
中国馆南广场,铁岭二人转的欢快旋律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展演者手持折扇,脚踏方步,与搭档一唱一和,将东北的传统文化生动的搬上舞台。二人转以"说、唱、扮、舞、绝"为特色,唱腔高亢嘹亮,融入了东北大鼓、评剧等元素,伴奏的唢呐与板胡声交织,瞬间点燃现场气氛。
与二人转一同亮相的,还有来自辽西锦州的少北拳。在东北,少北拳是广泛流传的武术形式,拳法特点以发力点刚力为主,以柔化力为辅,追求刚柔相济的力,讲求“双功四术”。“双功”即马步、劈拍、摆腿、打桩等动作,同时运用手、眼、身、腿、步、气在拳法之中。“四术”是指拳术、器术、功术等类别。本次的“辽宁活动周,游客一同欣赏了这份刚柔并济的力量美学。
辽宁非遗木偶戏同样精彩。展演人正操控着精致的木偶,演绎经典剧目。木偶的衣袖随动作翻飞,眼神灵动如生,引得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除非遗类展演展示项目外,此次“辽宁活动周”还带来了辽宁原创艺术形式中国纸上刀绘。这项突破传统绘画逻辑的艺术不同于“以色添彩”的常规路径,而是以“削色呈彩”为核心——艺术家王静执刀代笔,以特制刀绘纸为载体,通过削除纸面表层色彩、保留刀痕的“减法”工艺,将中国工笔画的精细技法融入刀刻创作,在方寸画纸上勾勒出形神兼备的图景。下刀的力道轻重、角度偏正、走向曲直、落刀顺序等细微变化,皆会触发画面色彩的奇妙蜕变——或浓或淡的色调、或疏或密的色数、或远或近的层次,在刀痕起落间自然生成,最终呈现出浑厚与灵动交织、写实与写意共生的独特画面,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流连观赏。
此次“辽宁活动周”不仅展示了非遗技艺,更通过文创产品、互动体验让传统文化“可触摸、可带走”。现场发放的软陶布老虎钥匙扣、福龙剪纸钥匙扣、玛瑙围棋子挂饰、祥瑞神兽书签、辽瓷官窑提梁壶冰箱贴等辽宁“中国好礼”纪念品,成为观众争相收藏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