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薯业盛会潍坊召开 共话共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导读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第三届潍坊国际食品农产品博览会27日在潍坊开幕。本届薯博会吸引了来自中国、荷兰、秘鲁、俄罗斯、韩国、巴西等2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5个省市区的503家参展商、2623家采购商参展。

中国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陶怀颖在致辞中指出,在薯业国际合作中,各方应围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种植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同时,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整合资源促进薯业与食品、生物、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依托大数据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红旗表示,本次展会将以“薯”为媒,为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搭建重要平台,期待与海内外嘉宾在品种培育、技术推广、品牌打造等领域深化共识,推动薯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迈进。

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表示,举办两大博览会旨在展现行业前沿成果、推进合作共赢,对全球薯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潍坊将薯业作为乡村振兴富民潜力产业,目前种植面积44万亩,年产量150万吨,加工产品远销日韩及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昔日“土疙瘩”已成为当地农业“金名片”。
世界马铃薯大会主席彼得·范德·桑格肯定了亚洲地区马铃薯产量增长对减贫与粮食安全的贡献,呼吁通过技术共享推动全球薯业发展,并邀请各界参与下一届在肯尼亚举办的国际马铃薯大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高度认可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成就,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马铃薯生产国,在马铃薯种子创新、机械化贮藏加工、价值链开发等领域的经验,可通过“南南合作”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
秘鲁驻华使馆临时代办贡萨洛·塔拉维拉认为,秘中在农业技术与种植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两国传统种质资源与智能农业创新成果结合,既能改善民众生活、提高农民收入,也能深化双边关系,其合作模式已成为南南合作典范,未来将继续依托国际马铃薯中心、科研机构等,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西蒙·埃克在视频致辞中提及,2025年是该中心与中国合作40周年。40年间,中心从秘鲁基因库为中国引进2000多份马铃薯种质,占中国现有种质资源存量一半,助力中国培育数百个优良品种。“中国科研机构的成果在国际上具有重要价值,双方未来合作前景广阔。”

本届薯博会由农业农村部贸易促进中心主办,以“科技兴薯·智领未来”为主题,搭建“展示+对接+研讨”平台,吸引国内外政府官员、科研机构代表、企业人士齐聚,共商薯业发展大计,共促国际合作,为全球薯业高质量发展与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当天,现场还举行了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上线和中国—东盟特色产业链出海平台启动发布会,并组织了合作项目签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