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道培医院血液科张弦主任在英国血液学杂志BJHaem上发表CD7 CAR-T后免疫重建最新研究成果

导读

  近日,陆道培医院血液科张弦主任一项关于CD7 CAR-T后免疫重建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Immune reconstitution after CD7 CAR-T cell therapy for refractory/relapsed acute T-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blastic lymphoma (R/R T-ALL/LBL)"发表于国际知名血液学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英国血液学杂志)。该研究系统评估了复发/难治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R/R T-ALL/LBL)患者在接受CD7 CAR-T细胞治疗后的三个月内的免疫重建特征,为全球广泛关注的CD7 CAR-T后免疫缺陷风险问题提供了重要临床证据。

  研究背景

  CD7 CAR-T细胞治疗在复发/难治性(R/R)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但由于其靶向T细胞抗原CD7,在CART后是否会引起T细胞的缺失而导致的严重免疫缺陷,始终令人担忧。而迄今为止,没有明确临床数据的给以相关解读。

  研究方法

  本研究比较了60例接受CD7 CAR-T(NS7CAR-T)治疗的R/R T-ALL/LBL患者与60例接受CD19 CAR-T治疗的R/R B-ALL患者,CAR-T治疗后短期的感染发生率及免疫细胞亚群变化。观察时间为自CART细胞输注起,直至进行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或最长随访3个月。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总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67% vs. 24.56%,p=0.24),但CD7 CAR-T组早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血液毒性(ICAHT)Ⅲ–Ⅳ级发生率显著高于CD19 CAR-T组(33.9% vs. 16.7%,p=0.03)。输注后分析发现,CD7(+) T细胞明显减少,而非CAR-T来源的CD7(-) T细胞显著上升,其比例在第28天中位值达84.4%(范围:22.1%-99.9%)。同时,随着CD7(+) NK细胞的清除,CD7(-) NK细胞几乎完全占据主导地位。

  结论

  研究表明,CD7 CAR-T治疗虽然清除了CD7(+) T细胞,但并未导致短期感染率升高。非CAR-T来源的CD7(-) T细胞和NK细胞可以迅速扩增与补位,维持免疫系统平衡。这一结果提示,CD7 CAR-T与CD19 CAR-T因作用靶点所属谱系不同而呈现出独特的免疫重建机制。

  作为国际公认的T细胞恶性肿瘤治疗前沿领域,CD7 CAR-T疗法长期面临"有效但免疫缺陷风险较高"的临床顾虑,这项研究为全球同行提供了大样本、系统性的CD7 CAR-T免疫重建分析数据,为T系白血病/淋巴瘤的精准治疗和免疫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对制定CD7 CAR-T治疗后的综合管理策略(包括感染防控、免疫监测和移植时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陆道培医学团队在T细胞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持续引领与创新实践。

  未来,陆道培医院将持续深耕CAR-T细胞治疗领域,深入探索其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抗体药物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致力于推进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路径,惠及更多国内外患者,切实提升其生存质量与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