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凡 2017-03-08 11:15:39
“云南的边境线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一条路两国走,一个村两国住。老挝的鸡可以跑到云南的鸡窝里下蛋,云南的地瓜秧可以伸到缅甸的街道里面结果儿……”近日在昆明举办的投资东南亚的培训班上,刘光溪不仅用通俗的语言向在座的企业家介绍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澜湄合作”中云南的优势,还反复强调:云南可以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新一轮沿边对外开放的“陆上珠三角”。
“云南的区位优势战略很多,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孟中印缅、中南半岛、澜湄合作、桥头堡、辐射中心、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这么多的战略叠加到云南,怎么琢磨出战术的东西就显得十分重要。”刘光溪认为,只要能将这些战略在战术上走活,云南必将崛起,成为中国沿边开放的“陆上珠三角”。
就“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澜湄合作”举例来说,刘光溪认为,云南参与澜湄合作是实现国家产业链梯度转移,形成“东部地区+云南+南亚、东南亚”产融合作共同体的抓手。云南积极推进澜湄区域合作,可充分发挥沿边作用,利用最不发达国家原产地最惠待遇政策规避高关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扩大对外产能合作。同时,提升现有5个省级边合区、4个国家级边合区、3个国家级跨合区、1个开发开放试验区、1个金融改革试验区、2个综合保税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新区等开放平台,加快申请建立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承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做活出口加工贸易,解决云南经济落后、原始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素质低、闲散劳工多、经济整体“黑大粗”等问题。形成云南创业致富文化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云南连片开发开放,以构建云南速度,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带动和示范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发开放。
“加工贸易产业是中华民族近38年来最重要的产业,无任何产业可以与之相媲美,改变了我们东部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迅速的解决了资本原始积累和大量的闲散劳动力游手好闲的问题……”在刘光溪看来,如何发挥云南“陆上珠三角”的作用,要以加工贸易为突破口。
记者从云南贸促会提供的资料上看出,云南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十分看重加工贸易的发展,无论是在产业投资还是产业升级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云南做好产业兴贸产业投资,必须守住制造业,而制造业又必须搞短平快的加工贸易产业,而不是黑大粗的重化工业。因为,加工贸易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和手段,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快捷路径。云南要加快加工贸易产业布局,以西药制造为突破口,引进辉瑞、诺华、拜耳等国际药企,先西药再中药,以制造产业优化和提升云南产业结构。
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序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完善相关功能,引导加工贸易增量入区发展。推动我国本土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产业链和供应链,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做大做强。推动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工作,培育和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及承接转移示范地,引导加工贸易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开展加工贸易。
“如果云南全省上下,外向型经济的部门和宏观经济部门,中观经济部门和微观企业家,都重视加工贸易产业,关注加工贸易产业怎么对焦,怎么对准,怎么聚焦,哪个是突破口,哪个是切入点,面前的区域怎么划分,这些都要搞清楚。”刘光溪说。
据记者了解,云南省已经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这势必给云南的加工贸易、对外开放带来新气象。对外开放的云南给前来采访“澜湄合作”的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记者在报道里曾这样写道:“这里虽然离大城市很远,但离世界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