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厚植产业基础 打响中国品牌 ——安徽六安构建羽绒产业链助推产品“走出去”

来源:中国贸易报-中国贸易新闻网 作者:孙允广 2017-11-21 08:25:39

十冬腊月天,雪堵着窗户。每到了这银装素裹的季节,全世界寒冷地区的人们最爱穿的就是羽绒服了,软软的,暖暖的。

羽绒是羽绒服加工制造最核心的原材料,可谓御寒界的“刚需”。羽绒虽小,市场却不小。安徽省六安市,就围绕这小小羽绒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球做起了大大的生意。

六安及中国羽绒的世界之困

在业界,皖西羽绒以其绒毛饱满、蓬松度高、透明度好而知名。“皖西”在地理意义上特指六安,皖西白鹅是六安特有鹅种,其羽绒朵大纯白、品质优良。 作为世界著名的皖西白鹅原产地,六安素有“白鹅之乡”、“羽绒之都”的美誉。

据了解,目前六安皖西白鹅饲养量为1300万只,鹅绒总产量可生产高级羽绒被70万件。近年来,六安市加大羽绒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大批羽绒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落户。目前,市内直接从事羽绒加工的企业近千家,年加工产值达50亿元,羽绒产量占了全国市场的20%。此外,六安还拥有大型羽绒交易市场20多个,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流通格局,是我国最大的羽绒制品集散地之一。

有了资源和产业,六安羽绒自然要“走出去”。为促进羽绒服、羽绒被、鹅毛扇等各种产品打开国外市场,六安市先后获批并建成了国家级“中国精品羽绒出口基地”和 “羽绒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以带动产品和产业“走出去”。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六安市羽绒产品出口7963万美元,产品销往日本、美国、德国、台湾、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羽绒产业正成为外贸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虽然“走出去”了,但六安的羽绒在国际市场上并非一帆风顺。据媒体报道,在国际高端市场上,消费者较为认可法国、匈牙利的优质羽绒,相比之下,中国羽绒对国外同类产品缺乏竞争力。

分析认为,国外一些厂商极力利用“欧洲绒比中国绒好”“中国绒绒朵小,欧洲绒绒朵大”等舆论为自己造势。同时,中国一些商家也在助推“欧洲盛宴”,利用部分国人不了解羽绒和认可国外产品的心理,极力推崇“欧洲绒”,看轻“中国绒”。

市场上长期的“产地=品质”的错误宣传,导致了消费者误以为中国羽绒不及欧洲。事实上,并非如此。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理事长姚小蔓就多次公开表示,羽绒产地不等于品质,国际羽绒羽毛检测实验室和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两家权威检测机构公布了对欧洲绒和中国绒样品的检测结果,用专业知识和实际数据证明了羽绒品质和产地无关,中国绒不比欧洲绒差。

国际羽绒羽毛局主席Stephen也提出,羽绒羽毛的实际品质水平会根据鹅鸭种类、绒子含量百分比、蓬松度以及清洁度来衡量和评估。中国是全球羽绒羽毛生产大国,而随着运输、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中国企业不仅能够生产标准品质的产品,也能够生产世界公认的、由品质关键属性所衡量的最高品质羽绒羽毛原料。

可见,六安的羽绒品质上乘,欠缺的是市场的综合认可度。如何更好地构建产业基础,打响六安羽绒知名度,从而更好地走向世界,是六安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羽绒产业构建大格局

为此,六安市严守筑牢产业基础原则,不断强化要素资源保障,明确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品牌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重点。

为服务产业发展,六安市先后建成了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羽绒检测实验室霍山办事处、安徽省羽绒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共公服务平台;为了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六安市努力提升技术标准,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设立羽毛绒产业“科技专家大院”4个,以此来推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产品“走出去”离不开好的经贸平台。六安市贸促会连续承办了6届中国国际羽绒博览会,共邀请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官员、行业组织、客商等与六安企业进行产业对接。此外,六安市贸促会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中俄博览会等展会,推广中国羽绒品牌,寻求合作机遇。

“科学的规划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六安市贸促会有关人员表示,他们将厚植产业基础,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一产、二产、三产相融合的发展新模式;积极推动地方出台外贸促进政策,帮助企业挖掘出口潜力,指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进而形成模式更加优化、地域品牌力更强的羽绒产业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苏旭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