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2019-01-22 09:43:04
中美贸易战“停火期”已经过半,后续局势将如何发展,成了各方所关注的话题。我们也不妨借此机会,来看看贸易战给双方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这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尤为重要。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同比增长17.2%,达到3233.2亿美元,创下2006年以来的新高,并未如美国所愿大幅减少。而在投资领域,据美国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的研究数据显示,中企赴美投资额已从2017年的290亿美元减少到2018年的48亿美元,骤减了83%。很显然,这组数据足已说明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损失。未来怎么办?其实,在贸易战正式开打前,专家学者们就给出了答案:中国继续对外开放同时,美国解禁出口管制,允许中企扩大对美投资。
很早之前,中国智库的学者就指出,中企在美国扩大投资将为美国经济发展和美国对外贸易以及美国制造业振兴作出贡献。当前,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额依然大大超过中国在美投资额。但对于中企来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赴美投资的积极性都很高。目前,中企在美投资的项目涉及农业、矿业、制造业、服务业,也包括一些高科技产业,这是因为美国集中了自然资源、市场资源、科技资源、品牌资源,还具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众多资源集中情况下,很多企业就愿意把资产的一部分布局到美国,进行资产全球化配置。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国赴美投资的企业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价值链和产业链,这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先将一些材料出口至中国进行加工,再出口成品至美国,进而加大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
因此,促进中美相互投资是化解贸易摩擦的最佳路径。
不过,事实并未如此。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在双方发生贸易摩擦期间,并没有将这些建议听进去,反而是给监管审查部门扩大权限,给保护主义的手戴上了保护国家安全的手套随意干扰市场,从而导致中企对美投资并购骤降,加大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除了加强投资并购审查,我们还看到网上在流传着各种不利中资企业赴美投资的信息:硅谷初创企业中的中资在撤退,美国将不允许华为将其美国公司的研究成果带回中国……
毫无疑问,这些做法十分荒唐且愚蠢,若如此,美国将从一个企业投资兴业的创新高地变为一潭死气沉沉的死水。回顾历史,正是因为创新和包容,美国才发展成如今的超级大国。当然,美国也不可能不知道,不管是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到人间,还是古代中国没有阻止住蚕丝流往大秦(罗马帝国),亦或是前两次工业革命成果普及全球,都证明了自我封闭在历史滚滚车轮前只是螳臂当车。
与美国逐步自我封闭相反,中国则在对外开放的大路上越走越顺畅。就以开放汽车市场为例,当初刚刚提出对外开放汽车市场时,不少国人在惊呼“狼来了”,中国俨然成了万国汽车博物馆,德系、美系、日系车企同场竞技,中企几乎靠合资过日子。而如今,中国汽车的民族品牌在充分的竞争中逐渐崛起,并且正在走向世界。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即使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依然有不少包含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前往中国投资、开设研发中心,这就说明了开放的魅力。
在当下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是中美双方关系的压舱石,更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定海神针。时下,中国的态度明确,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力挺全球化,这样一来,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经贸政策。
对于美国来说,选择继续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道路,不断“退群”,甚至可以不要地球“球籍”,确实可以保证“美国第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狂欢,与其余国家无关。如果美国选择开放、包容,允许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赴美投资,“聚天下英才、钱财而用之”,也可以实现“美国第一”,而且还可以达到多赢的效果。总而言之,在停战这段时间里,美国是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如何选择实现“美国第一”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