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孙潜彤 2020-09-18 08:50:33
提到区域合作,容易想到招商引资、上马项目。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对地方发展来说无疑既硬又实,东北振兴需要真金白银的对接支持,但这些合作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
生产要素的对接可谓“硬合作”,看得见摸得着,效果快且显著。东北地区加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合作交流,着力点首先应在产业对接,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上。在项目投资、市场共享、产业承接、劳务协作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有助于东北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硬合作”的前提是优选择,力避低水平重复,消弭而非堆积过剩产能。比如,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和高水平、高效益的优质企业,下功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这才是“硬合作”的要义。
来自思想认识领域那些看不见的“软合作”,对于东北振兴更为重要。一是思想的扣子最难解,二是思想解放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命题。不妨仍以南北互动举例说明。
创新资源曾经是东北的看家本事,拥有一批大院大所,一批国家级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可以说技术创新家底殷实。但为何创新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为何赶不上创新资源从零起步的深圳?笔者认为,东北创新很长时间固守以科研院所为主体、以上级评价为导向的创新体系,而深圳起步就确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南方民营企业解决技术瓶颈的方法是直接聘请专业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区域间拉开的竞争差距,说到底是对知识使用价值的认知深浅不同。
与创新意识薄弱比肩而行,金融意识不强也是东北振兴的一个短板。资本要素分配,在东北大多是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占主导,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足。这对薄利的装备制造业来说有时候是致命的,辽宁机床行业排头兵位置的陨落即是例证。金融是软实力里的“硬通货”,东北迫切需要“软合作”,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多元解决新型行业、创新领域、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可喜的变化已扑面而来。东北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软合作”日益紧密,对口合作省市不断互派干部挂职交流,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作风互鉴、办法互学。既要“硬合作”,也重“软合作”,在合作中找差距、补不足、学经验。例如,有60多项来自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经验在辽宁自贸试验区推广,辽宁自贸试验区的不少创新成果也在全国推广。
(原标题:区域合作也要“软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