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 2021-01-04 08:02:11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数量已降至九年来的最低点。根据澳大利亚方面的统计数据,中国2020年11月仅从澳大利亚购买了880吨小麦,是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澳政府分析人士说,这是澳大利亚一系列被中国市场拒之门外的商品中的最新一个。
面对逐渐丢失中国这个大客户的困境,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在寻找中国市场的替代者,澳贸易部长丹·提恩或许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找到了一个新贸易伙伴——印度。提恩承诺加强澳印之间的贸易关系,并将推进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他的这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是对印方举动的投桃报李,因为印度产业联合会此前在一份报告中认定澳大利亚是印度的理想合作伙伴,认为澳方能确保印方能源安全,并提供技术、医疗和农业领域的专门知识以支持其经济增长计划。
2020年6月4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和印度总理莫迪在视频会议中签署协议,将双边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地位。虽然关系提升了,但与此相关的双边贸易协定——《全面经济合作协议》——已经谈了9年,还没有结果。在当前中澳经贸关系恶化的背景下,提恩表示,是时候重返与印度的谈判桌了。他对《澳大利亚人报》说:“印度是澳大利亚的好朋友,进一步加强我们之间的贸易关系将对双方都有利。重新就全面经济合作达成协议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尽管提恩自信满满,但是他的如意算盘在印度那儿很难打响。为了保护国内竞争力有限的民族企业和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农业,印度数十年以来一直在实施高度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莫迪执政后,更是极力推行“自力更生”政策,在2020年12月27日的一次演讲中,莫迪还公开呼吁印度人在新的一年购买“印度制造”的产品替代“外国制造”,以推进“为本土发声”运动。可见,印度很难像提恩预期的那样发展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关系,印方更希望发展对自己更有利的贸易关系。不然的话,《全面经济合作协议》也不会谈了9年依然没结果。
另外,2020年的一个大事儿也能说明印度对自由贸易的态度。2020年11月,包括中澳在内的15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而参加了28轮谈判的印度于2019年退出RCEP谈判,以保护国内的农民、奶制品生产商、渔民以及中小企业主。按说,澳大利亚对此应该一清二楚,不应该这么乐观。
而对印度来说,它逆自由贸易的潮流而动,也需要跟澳大利亚抱团取暖。印度产业联合会认为,印度选择不加入RCEP,更有必要和澳大利亚建立强劲的双边合作关系以抓住经济机遇。但是印度人说的“经济机遇”和澳大利亚认为的“经济机遇”恐怕是不一致的,印度实施自力更生政策,侧重于保护民族产业,肯定更加希望增加对澳大利亚的出口;而澳大利亚愿意和印度加强经贸关系,看中的是印度有13多亿人口,把它当作一个有潜力的市场。
问题是,与中国市场相比,印度市场对澳大利亚真的那么重要吗?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出口目标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034.35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38.09%,同中国的贸易顺差为483.83亿美元;而2019年,澳大利亚对印度的出口额为98.43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3.62%,同印度的贸易顺差为65.99亿美元。在这组对比如此鲜明的数据面前,不知道澳大利亚官员拿印度市场替代中国市场的自信何来。
远水解不了近渴,或许印度经过多年发展后能够成为澳大利亚商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但是无法解决澳大利亚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例如,最近因检疫问题被中国暂停进口的澳木材行业已经感到“疼痛”,澳大利亚林产品协会首席执行官罗斯·汉普顿日前表示,如果木材禁令问题得不到解决,全澳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将面临危险。
对澳大利亚来说,现实很荒诞。一方面,澳方苦苦寻找能够替代中国市场的出口对象;另一方面,遍及各大洲的多个国家都积极行动填补澳大利亚在中国市场中留下的空白,增加对中国的谷物、煤炭、葡萄酒等商品的出口力度,而且这些国家中还不乏澳大利亚的铁杆盟友。
部分澳大利亚政客该醒醒了,沉浸在做荒诞派艺术大师的迷梦中对本国人民的福祉毫无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