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为澳门长远发展勾画蓝图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东洋 2021-09-09 09:24:36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9月6日发表谈话表示,《方案》是中央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制度和体制创新,为澳门长远发展拓展了空间、勾画了蓝图,必将为澳门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有力推动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进一步深化粤澳全面务实合作

《方案》赋予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四大战略定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横琴和澳门地区的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研究员朱煜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空间结构看,目前珠江西岸与东岸存在一定的差距,东岸的香港、深圳、东莞在发展基础、发展势头上要比西岸的澳门、珠海、中山、江门好。但随着港珠澳大桥等跨海通道的开通,两侧的物理和时空距离被迅速缩短,东岸的要素成本相对较高,而西岸具有价格洼地的优势,加之西岸生态环境优美,更有利于吸引高端产业以及高层次人才。

《方案》提出,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组建合作区开发执行机构。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履行合作区的国际推介、招商引资、产业导入等职能。执行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派。同时,合作区上升为广东省管理。成立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派出机构,集中精力抓好党的建设、国家安全、刑事司法、社会治安等工作。

朱煜说道,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意义之一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加速,未来内部可能会出现若干个这样模式的合作平台,即在以粤港澳深度合作为主题的若干个特殊经济区域内,借鉴目前横琴存在的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另外,从要素流动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过多年实践之后,如果取得较好的融合效果,且安全可控,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区域也可充分借鉴目前合作区的一些政策。

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朱煜告诉记者,澳门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博彩业“一业独大”,并以博彩业为核心,延伸出一些周边的业态,如旅游业、餐饮业。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澳门受到的外部冲击非常大,改变这种经济结构的需求更加迫切。此时,出台《方案》将有力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具体而言,《方案》将从深化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发展文旅会展商贸产业以及发展现代金融产业等多方面人手,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让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姜新桥印象最深的是,《方案》提出的“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特别是其中提到“高标准建设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姜新桥所在的公司正在与澳门大学合作,进行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的研究。她表示,相信在《方案》的规划和指引下,内地的芯片技术与澳门的平台资源将会得到更高效、更充分的融合。

《方案》指出,充分发挥澳门对接葡语国家的窗口作用,支持合作区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多币种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吸引外资加大对合作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支持澳门在合作区创新发展财富管理、债券市场、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

朱煜表示,强调发展现代金融业也是看重澳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的独特优势。一方面,澳门地区与巴西等葡语国家交流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澳门作为国际自由港,制度环境与国际充分接轨。

《方案》中还提及发展文旅会展商贸产业。澳门会展旅游业协会会长何海明对此充满信心。他认为,粤澳两地共同深度开发横琴,可充分利用澳门国际贸易自由港、单独关税区、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及对外联系网络等多重优势,推动人流、物流及资金流为会展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方案》为澳门的青年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令人才有用武之地。”东西汇(横琴)发展有限公司、礼达基金董事长马志达2014年从澳门到横琴创业,其公司不仅最先申请横琴建筑企业备案资质,还成功参与投资了支持澳门科技创新项目。他表示,接下来将会结合新的政策,利用现有的琴澳青年创业就业协会,扶持更多来横琴发展的澳门年轻人,帮助他们融入湾区。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