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阿胶传奇
——记河北保定赛行阿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会来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刘会来 |
■本报记者陈拓许磊
一部《大宅门》窜红大江南北,剧中的“白景琦”少小离家,从摇铃串巷起家,卧薪尝胆,摇身一变,成了大名府阿胶庄掌门人“黑七爷”。而现实中竟也有如此的传奇。他就是刘会来,虽然与电视剧中白景琦的故事发展有着不同的脉络,但少小离家、闯荡世界、开创阿胶传奇等却惊人地相似。
阿胶,又名傅致胶、贡胶、驴皮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本草纲目》称之为“圣药”,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刘会来,保定赛行阿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具有中药师职称。
追溯到30多年前,当时只有18岁的刘会来,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但他胸怀大志,凭着自己的满腔热血走南闯北。刘会来1979年毕业于蠡县二中,之后开始从事驴皮验收工作,一干就是20年。
讲起年轻时验收驴皮的经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84年前往西藏收购驴皮。那时候西藏交通条件很差,刘会来每天都要在路上颠簸,又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产生强烈的高原
反应,上吐下泻。当时的刘会来经验尚浅,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吃了不少亏,驴皮质量不过关,不能用来熬胶,刘会来只好自己贴钱补上损失。但正是这段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不是天然驴皮,有没有虫蛀、腐烂,有没有经过加工,刘会来上手便知。通过不断学习,从收购原料到生产产品,刘会来都了若指掌。2000年2月,刘会来开始负责某阿胶集团在北京市、河北省的销售工作。对销售、财务等工作有了了解。几十年来走过多少路,只有刘会来自己心里清楚。
2002年2月,阿胶被国家列入药食同源品种目录,即“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中,为食品阿胶企业的创立提供了法律依据,大大促进了阿胶行业的发展。
2006年,面对国家政策的放宽,刘会来抓住这一机遇,凭借多年来涉猎的原料采购、市场销售、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成立保定赛行阿胶有限公司。刘会来这样说:“从事这个行业我想生产出更好的产品,用更好的品质来回报社会,回报消费者,为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尽一份力量。”就这样,刘会来凭着自己努力发展阿胶事业的一片热情,怀着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激情,开始了他的阿胶事业。
刘会来决定公司定址留史镇,那里素有“天下皮毛第一都,举步可得天下皮”之誉,距今约有2000年历史。每日集散的皮毛有130多个品种。皮毛交易市场辐射全国,远及欧美,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皮毛集散地。正是因为此处具有驴皮原料上的优势,刘会来很快在留史选址建厂。
刘会来将“赛高质诚信、行健康之路”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公司刚刚成立,无法与“东阿”等知名品牌竞争,于是制定了“做小做精”的经营策略、“质高、量高、价不高”的营销观念。
公司创建伊始,刘会来就认定质量是成败的关键。刘会来说:“原料不够,宁可短期停产,也绝不生产劣质产品。”赛行阿胶有限公司上下齐心,着力追求产品的质量,力争用最优质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认可,用赛行人的真诚去赢得经销商的认可,从而赢得市场。在短短几年内赛行公司就以跳跃性的速度发展壮大。
当然,创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公司发展的初期,由于品牌认知度比较低,加之市场竞争激烈,销售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起色,甚至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那段时间,刘会来心力交瘁,每日殚精竭虑地思考发展道路。但是,刘会来没有放弃,再困难还会比在西藏面临的更严酷吗?他带领全体员工凭借着非凡的韧性和耐力硬生生挺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在竞争激烈而且伪劣阿胶产品泛滥的市场,赛行阿胶时刻把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摆在第一位,始终秉承着“赛高质诚信,行健康之路”的宗旨发展,凭借着赛行产品过硬的质量企业逐步在阿胶行业中站稳了脚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公司运行稳定后,刘会来决定开始集中力量拓展北京、天津、广州、武汉等地的市场,在销售策略上向大城市偏移。喜欢挑战的他认为,大城市管理比较严格,而且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只有在这些地区经受住了考验,才能得以继续发展,事实证明公司的策略是正确的。赛行阿胶从2007年初正式推向市场,三年多的时间从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质量投诉,赛行阿胶产品也正是凭借着这些特点和优势发展客户、稳定客户、不断地赢得更多的客户。
往事悠悠,成功的真理却亘古不变,秘诀就是勤奋、踏实、敢想敢做。年近50的刘会来将《大宅门》中的故事搬到了现代,成就了又一段阿胶传奇。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刘会来还会让这个传奇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