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葡萄酒巨头垂涎中国市场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山水
今年1月份,中国进口葡萄酒5.07万千升,同比增长100.4%。有数据显示,到2011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有望增长到8.28亿升,即每年将饮用超过11亿瓶葡萄酒。专家认为,中国有望在2014年成为全球第六大葡萄酒消费国。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快速崛起,全球葡萄酒业正在经历一场“洗牌式”的大变革。
相比于欧美传统市场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的“疲软”,以中国、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葡萄酒市场却风头正劲。就在中国市场上,几年前,各国酒庄还是以中国代理商全面操作的模式“垂帘听政”,现在,国际葡萄酒巨头已经“冲到前台”,直接介入市场营销,进一步形成了国际军团逐鹿中原的局面。无论是“早期开拓者”波尔多葡萄酒的潜心经营,还是“后起之秀”里奥哈葡萄酒的“分羹”之心,都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波尔多的“苦心”
据了解,过去8年,中国内地进口的波尔多葡萄酒数量增长了70多倍。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前不久公布的一项数据也显示,2010年,中国已经取代英国和德国,成为波尔多葡萄酒出口额最高的市场,总额达到9000万欧元。
波尔多葡萄酒在中国苦心经营多年。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亚洲区负责人托马斯·尤里安(ThomasJullien)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们对于波尔多葡萄酒在中国的热销有一个误解,那就是我们一下子就成功了。而事实是,波尔多葡萄酒开拓中国市场已经有20年之久。”
托马斯·尤里安表示,波尔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进行推广时,非常注意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他指出,虽然大家平时都会饮酒,但中西方饮酒的场合却有不同。在中国推广葡萄酒,首先要了解这个市场,了解这个市场的文化以及消费品位。一开始,波尔多葡萄酒只专注于开拓中国的高端葡萄酒市场,现已小有成就,更可喜的是,如今在中端葡萄酒市场也有所作为。
此外,对于时下在国内流行起来的酒庄旅游,托马斯·尤里安特别表示:“在国外,酒庄旅游早已是酒庄经营的一部分,这一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号,在这方面也可以做做文章。”
里奥哈的“野心”
看到了波尔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众多其他种类的葡萄酒当然也不甘于人后,里奥哈葡萄酒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里奥哈大区的面积虽然只有5045平方公里,但却是西班牙最有名的酒乡,拥有多达500余家酿酒厂,其中一些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多数酿酒厂为小型和家庭酿酒厂,有些则十分庞大,还有对游客开放的葡萄酒博物馆。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里奥哈葡萄酒是与波尔多齐名的优质葡萄酒,但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比较晚,所以失去了先机。现在,里奥哈葡萄酒发现了这一点,将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超市、商场、专营店和酒店等销售场所进行产品推广,而里奥哈首先看上的就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此外,里奥哈葡萄酒进驻中国市场,产品价格也是需要业者谨慎“下手”的问题。针对部分葡萄酒价格偏高的问题,一位在中国从事里奥哈葡萄酒推广和销售的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波尔多葡萄酒的价格一开始也不是很高,只是这几年逐渐被市场所认可后才推出了高价位的产品,而里奥哈葡萄酒对选材很严格,是批量生产的,虽然不会从一开始就采取低价战略,但价格也是亲民的,能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
中国商家的“谋心”
2010年,中国全年进口葡萄酒比上年增长67.06%,毫无悬念地成为世界上进口葡萄酒增长率最高的国家,而关税也一降再降。与此同时,国内葡萄酒累计产量达到10.89亿升,全年同比增长12%。
面对如此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外酒企蜂拥而至。对此,葡萄洒收藏家、国家评酒委员、国际评酒会裁判郭松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外葡萄酒市场已经高度发展乃至饱和,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而葡萄酒消费潜力巨大的中国,自然成为众多世界酒企的首选。
而面对海外“兵团”的攻势,不少中国葡萄酒企业采取了向海外渗透的策略,通过收购海外优秀酒庄和优质产区,提高自己的品牌声誉,争夺国内高端酒市场。继去年9月以1800万美元收购智利葡萄酒酿造企业比斯克特酒庄后,中粮集团又收购了法国波尔多的维奥庄园(ChateauViaud),而张裕也在加速打造其国际酒庄联盟。
专家认为,中外葡萄酒企业的竞争并不是一场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它将走向一种“竞合”的状态,在彼此渗透中实现共赢,毕竟,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潜力还很大。中国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0.72升,远低于主要葡萄酒消费国的水平,而与中国有相似生活习惯的近邻日本,人均消费量已达10升。随着市场的开放以及葡萄酒的消费习惯被逐步培养并传播,葡萄酒行业增长空间不小,将为该行业“善谋者”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