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20版:城市之星 上一版3
第A20版            城市之星
 
今日关注

2011年6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之道 工夫在字外

来源:中国贸易报  

    ■李玲玲

    真正认识王艺先生,是从他的博客开始的,几年前,媒体同行转给我一新浪博客网址,博主叫“陈不我”,看完第一篇后,就刹不住车了,半口水没喝,一气读完所有的文章,那叫一个“酣”。针贬时弊,言语刻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酣畅淋漓,真有一番痛打落水狗的爽。看似无关的万物,被他在博文里一番“闲”扯,竟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生生不息。

    此后,看他的博客就像吸食鸦片一样,无可救药。每天的早课之一就是先去他的博客转一转,若没有看到新文章,便显得惘然若失,若看到新文章,看他嬉笑怒骂当下种种丑态,趣不可言。

    见到博主后,知“陈不我”是笔名,真名叫王艺。人说“文如其人”,见到真人后,才知这句话有失偏颇。文章与人实在是大相径庭,儒雅,谦诚,随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博客里的文章竟然是纯手工作业,他用毛笔先写在稿纸上,再由人打在电脑上。再看他的手稿,一如他的文章,率性不羁,形散神聚,自成一体。

    不仅如此,王艺还被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最牛考生”。博士生考试时,王艺用毛笔写蝇头小楷答卷,遭到监考人的制止。他称,如果不用毛笔,思路枯竭,无从下手。监考处只得急忙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张晓凌处报告请示。张晓凌觉得此事非小同小可,急奔考场,当亲眼看到小楷试卷后,大为赞叹。

    张晓凌审阅完王艺的考卷后这样评价:“其工谨绢秀的毛笔字所书写的卷面,铺陈有序,层次丰赡,奇磊相生,生意盎然,是我近10年阅卷生涯中所仅见。”

    毛笔不仅是王艺书法工具,更是日常记事、生活实用的手段。平时,无论是笔记、著述、信札、便条、工作方案等实用性文字,均以毛笔书写。

    细观他的书法作品,碑帖相融,笔墨浑厚,意趣生出。妙趣横生、憨态可掬,折射出无处不在的童心与率真。用笔老辣,自信充盈,率性中暗藏钝厚锐利之笔法,钝而不滞,疾而不浮,逆折而行,看似笔拙且混沌一片,悬而观之,则万千气象;小字以贴为主,虽重心偏上,然秀逸而势巧,澹逸而不轻浮,不失魏晋风韵,萧散有致,摇曳有风,一派天真,可谓形神兼备。

    他书法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天真、憨态可掬、率性,源于他内心深处的童心,及生活的恬淡与闲适。

    王艺喜沉默,不喜言语,加上因嫌每天刮胡子麻烦而蓄留起的胡子,让那些鸡狗都嫌、敢叫天地翻转的的小小子们望而生威,他吩咐小家伙们做事情,小家伙们总是忙不迭迟,此时,偷笑就挂在他的嘴角,倘若那些小家伙们知道,王大大在偷笑,还不知悔成啥样。

    看到同事三岁的小女孩,他主动跟人打招呼,小姑娘不理会,他有些郁闷地说,哼!不理我。令随行众人暗笑不止,传为笑谈。

    王艺不仅善书,善诗,亦善词。

    他的诗《爱你一万年——致长城》,是近几年来,文学界少有的好诗,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沧桑无语,情之所致,大地垂声,民族的苦难和几千年的历史,仿佛都渗透在断壁残垣中。这首诗被《红色经典作品朗诵》、《中国朗诵诗选》等几十本诗歌集收录。

    只为让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安静下来,王艺随手做《灞桥别柳》一词,让其作曲,打发时间,不承想,这信手拈来的词与曲竟谱成了一首被广为传唱的歌曲。

    童心满满,却又特立独行,从三岁就临习书法的王艺发现,从传统书法结体、构形、线条、墨色、章法、格局等千姿万仪的变幻中,透射出先贤们对自然大道的理解及他们丰富的文化心理活动,和他们旷达不羁的气度。这种发现给予他书写时畅时酣的淋漓与智慧,依托于本源与智慧的书法,自然也是朴实的、恬淡的,更是精神化的。

    有别于外界的“为书而法”,把书法融入生活,书即道,道亦书,以此表达出书法艺术的本真,这也许就是王艺的书之道。

    (本版图片由北京时代美术馆提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