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保险承保市场趋于严苛
全球保险市场下半年或现拐点
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压力增大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本报记者 徐淼
继今年第一季度新西兰地震、澳大利亚洪水以及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第二季度又发生了多起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其中包括席卷美国各地的暴风雨和龙卷风以及危害新西兰的严重余震。这些事故进一步消耗了保险公司2011年的巨灾赔款准备金。日前,保险经纪和风险管理机构达信(Marsh)发布报告称,尽管2011年第二季度自然灾害损失重大,但总体而言,全球及亚洲保险市场资本仍然充足并继续保持竞争格局。
巨灾频发全球保险市场面临巨大压力
据了解,早在6月1日大西洋飓风季开始之前,许多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就已经开始计算其年度预计巨灾损失。达信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保险市场更新报告》显示,由于市场预计此次大西洋飓风季将更加活跃,加之保险公司越发谨慎,因此,2011年下半年,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增大。
达信专业国际再保部门(BowringMarsh)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斯·培根(NickBacon)说:“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自然灾害频发,虽然市场总体定价尚未发生变化,但是全球保险市场仍然承受着巨大压力。在大西洋飓风季到来之前,很多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2011年度巨灾损失预算即使没有超支也已被大量消耗。”
受损失影响或有重大巨灾风险的客户正面临着日益严苛的市场环境。第二季度,日本地震风险的续保费率最高涨幅达30%至50%,而新西兰地震风险的续保费率也有10%至30%的上涨。美国和加勒比暴风等其他巨灾风险的续保费率也有5%至15%的上涨,但是具体续保费率存在很大差异,需要视损失记录、巨灾风险水平、已投保巨灾保险和提交的承保数据质量而定。总体而言,对于巨灾风险超过总保险价值25%的保险项目,其费率最高涨幅达15%。
需求旺盛亚洲市场关注政治风险保险
达信《2011年亚洲保险市场年中更新报告》显示,尽管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了巨灾保险市场,但经济的不断增长激发了对风险管理和保险解决方案的需求,市场基础保持强盛。
此外,由于亚洲公司,特别是中国公司持续投资于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因此,政治风险保险市场持续增长,重点是帮助亚洲公司保护其在该地区以外的投资。与以往相同,对政治风险保险需求最大的仍然是能源(油气)、基础设施以及项目和商品融资等行业。
达信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韦朴表示:“由于全球保险市场格局可能出现转折,我们建议中国公司在2011年下半年密切关注自身的风险状况,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投保时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并聘请专业的保险经纪公司,以获得更具竞争力的费率,保障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境况迥异中国遭遇冰火两重天
达信报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中国内地保险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发生以后,中国保险市场更加强了对地震风险的控制力度,尤其是财产损坏和营业中断扩展条款。韦朴指出:“大多数保险公司将保险金额的80%设为分项限额,并将免赔额提至40万元,或损失的5%。在四川、云南、甘肃、山西、青海和福建等地震风险较高的地区,保险公司还设置了特殊审批程序。”
达信指出,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中方的海外项目,但是对于北非等政治风险较高的地区,保险公司则谨慎行事。
而相较于中国国内保险市场的红火,在专业责任和财务风险方面,中国公司在国外遭遇的境况却并不乐观。达信指出,在亚洲,尽管市场环境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是对某些财务与专业责任险产品线的被保险人而言,挑战已经开始显现。在美上市或面临美国市场风险的中国公司,其董事和高级职员责任险费率大幅上涨。由于对非美资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急剧增多且大多针对中国公司,对于寻求上市集资或吸引美国投资者的亚洲公司,尤其是中国公司而言,监管和法律环境变得非常复杂。
随着索赔增多、损失记录不断恶化,保险费率也会不断走高。韦朴透露:“总体而言,有美国市场风险的中国公司将面临10%至20%的费率上涨。我们甚至看到过费率上涨更高的案例。对没有美国市场风险的中国公司而言,保费则保持平稳,而且有些公司还有可能获得保费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