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经济效应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本报记者 袁远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作家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中国文学界里程碑性的事件,甚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莫言概念”股也横空出世。
文化板块的里程碑事件
10月13日,新华传媒、出版传媒、长江传媒、奥飞动漫、时代出版、大地传媒全线涨停,传媒板块其余个股亦涨幅靠前。有分析称:“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相对于现有上市公司的盈利来看基本可以忽略,但对整个文化板块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据了解,当日龙头股确实与莫言作品渊源颇深。新华传媒去年曾与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签约共同打造数字出版产业,后者出版了18部莫言作品,几乎把莫言所有作品一网打尽;长江传媒子公司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莫言作品精选》;莫言小说《白棉花》则由凤凰传媒旗下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事实上,在莫言获奖的消息还未传出之前,其作品已悄然热销。仅在10月11日,南京市民就将曾经获得茅盾文学奖《蛙》的5000册库存抢购一空,各书店正加紧补货,工作人员更放言:“莫言的书有多少卖多少。”图书出版业资深人士经纶告诉记者,在中国台湾,目前,莫言著作一天的销量就能抵上其过去3个月销量的总和。而大陆市场上各大新华书店也都将莫言的小说放到了最抢眼的位置,大力推销。
历史上,作家获得诺奖后,其作品印数和销量将陡升。经纶告诉记者,诺贝尔文学奖的确能带动作家著作销量上涨。国外很多名气很小的小众作家,即便在本国没有什么知名度,一旦获得诺奖,便会身家倍增,直接的经济效应就是带动其著作热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对莫言来说,一方面,“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号召力无与伦比,另一方面,莫言作品故事性强,读者面广。保守预测,诺贝尔奖带给莫言作品的销售增量将超过120万册。
读者愿意为诺贝尔奖买单吗?
不过,对于莫言的书是否可以持续热销,很多业内人士都持保留态度。法新社援引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彼得英格伦的评价称,通过讽刺手法的运用,莫言让读者从书中阅读出社会的阴暗面,因为这个原因,他的作品也被认为是粗俗而淫荡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康在文章《莫言获奖,因为他不太“中国”》中透露,莫言之所以能获得西方人设置的文学奖,是因为莫言的写作手法、思考角度其实是比较西化的。记者在诸多严肃文学评论家的微博上也看到,对莫言作品的争议和微词几乎和近几日媒体的溢美之词等量齐观。经纶表示,他本人也不是很喜欢莫言的作品,得知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他也大大地吃了一惊。他认为,和莫言相比,余华、苏童的文学创作功力毫不逊色。况且,莫言在国内并不能算得上是大众作家,尽管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获得诺奖之前,他的图书销量有限,就是否符合大众阅读口味来说,莫言的作品并不是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莫言的书也不属于很好看的那一类,可能不会一直受读者青睐。”经纶说。此外,也有多位业内人士对诺贝尔奖产生的经济效应持谨慎态度,怀疑老百姓不一定会长时间地为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和大家没什么关系”的奖项买单。
经纶说,前几届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夕,也有不少书商在几位候选作家身上下赌注,赶在诺奖公布之前签下得奖可能性最大的作家,以期一旦“押宝”成功,便赚个盆满钵满。北京精典博维为莫言的签约公司,是目前中国内地莫言作品唯一授权出版方,早已买断莫言在中国内地所有作品包含新作品及延伸品的出版权。该公司早有上市计划,日前,公司高管更兴奋异常,对外界宣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会使公司业绩有可观的提升,还将加速公司上市进程。”
时代出版证券部内部人士称:“近些年,出版公司的业绩增长只能算是稳健,很难给市场带来惊喜,所以打开海外市场,一直是本土文化企业的梦想。莫言获奖有助于出版社把中国文学作品更多地推向海外。”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是否真的可以如这位人士所愿,带动中国文学作品更多走出国门,或许,我们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