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3版:商事广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3版            商事广角
 
今日关注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仍是外商投资热土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王哲

    编者按:今年以来,中国利用外资数额持续下降。美国房地产行业领军企业铁狮门“卖地离场”的传言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外资大规模撤离”的担忧。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死在明天早上。近日,英国邦瑞房地产公司高调在京成立代表处,成为开拓中国市场的又一践行者,对甚嚣尘上的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论调给予了有力回击。

    受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外商投资也出现了下滑趋势。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批设立外资企业15777家,同比下降12.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750亿美元,同比下降3.4%。

    一时间,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论调甚嚣尘上,而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摩托罗拉大举裁员,更是把这种声浪推向高潮。近日,中国欧盟商会指出,中国的商业环境已不再利于吸引外资。

    不过,颇具权威的联合国贸发会议对上述观点给予了驳斥,认为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仍稳居全球第二,且继续在投资者FDI(外商直接投资)理想目的地中位居榜首。而分析人士也指出,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在政治稳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的综合优势将长期存在。

    外资回国自救很正常

    今年年初开始,坊间就不断传出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消息:福特汽车公司宣称将1.2万个工作岗位从中国和墨西哥迁回美国;星巴克宣布将其陶瓷杯制造从中国撤回到美国中西部;阿迪达斯关闭了中国工厂,摩托罗拉大幅裁员;伊藤洋华堂在中国有95%产能的功能内衣生产线,也将部分转移至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这些都表明,外资确实有从中国撤离的迹象。

    而中国欧盟商会在《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2-2013》报告中更夸张地指出,中国的商业环境已不再利于吸引外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对待外国投资的方式体现着完全过时的思维模式。

    鉴于此,经济学者唐萧对记者表示,世界经济增速缓慢,美国和欧洲还出现了制造业“回国自救”的现象,外商投资出现回流在所难免,但不应该夸大事实。唐萧表示,全球500强企业中的90%以上都在中国投资建厂,并不能因为几个外资企业回流,就妄下结论。海外投资者母国经济不佳,母公司陷入困境,对外投资能力下降,甚至需要抽调资金回去救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据记者了解,除企业“回国自救”的因素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强化了外资回流趋势。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便指出:“中国要素成本上升是外资转移的主因。”他说,产业资本总是选择成本最少的地方投资。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明显加快以及欧美企业资产向外转移,一方面说明中国产业很大一部分是外销型、成本驱动型的,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中国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欧美会将其产业链条的分工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

    服务业吸引外资首超制造业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仍稳居全球第二,且继续在投资者外商直接投资理想目的地中位居榜首。这一结论,对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论调给予了有力驳斥。

    商务部副部长王超也表示:“外资下降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他认为,这个现象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虽然吸引外资金额同比有所下降,但是外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另外,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保持稳定态势,刺激内需增长继续推进,加上投资环境日益成熟,吸引外资的综合优势还将长期存在。

    “中国吸引外资能力的持续增强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认为,这一趋势并不能因当下连续数月小幅下降的利用外资数额有所改变。中国仍是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这些变化总的来说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沈四宝表示,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市场,美国次之,日本第三,接下来是东盟和韩国。中国的对外开放也是全方位、多层次、大面积的,不是仅仅对一个或几个国家开放。事实上,资本最大的动力还是营利。中国目前无疑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之一,在中国营利的机会仍然很多。“资本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他说。

    而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亦显示,76%的受访美资企业预期其2012年的在华运营收入将超过2011年。多数跨国公司仍然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如今,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在盯着中国具有的投资优势: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新兴的中产阶层、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等。“这不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土地所能比拟的优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目前,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呈现新现象,即进入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制造业。“这说明中国正在改变经济结构,寻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唐萧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正转向内需拉动,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正从传统的成本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

    相关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仅有469亿美元,而到2011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已达73.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万亿美元。外资企业创造了中国35%的工业产值,解决了3000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贡献了中国半数以上的外贸进出口总值。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