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1版:经贸要闻 4下一版
第A1版            经贸要闻
 
今日关注

2013年3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转型“换挡” 外贸轮子不能松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徐淼

    投资、内需、出口一直被称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但在今年的两会上,相较于对扩大投资和拉动内需的关注热度,中国进出口贸易话题有点儿“冷”。时值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内需、消费,呼声很高的城镇化也被当作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之一。但是,业内人士指出,经济转型“换挡”并不是要把老“轮子”丢了,中国经济要稳中求进,必须把外贸的轮子拧紧了,“松”了是会出问题的。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也认为,中国外贸环境并不乐观,如何走好下一步丝毫不能松懈。

    “中场休息”练内功

    在白明看来,外贸话题在两会期间遇“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外部经济环境不理想,不允许我们把中国经济增长完全寄希望于国际市场;其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虽然很重要,但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应该更加注重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更加强调对外贸易“质”的增长。“在形势好的时候,我们可以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但在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趁着‘中场休息’,我们可以练好‘内功’。”白明说。

    针对当前的外贸形势,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即将丧失,而来自能源资源等方面的束缚也将给中国经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力。各界的看法是,中国经济要“基业常青”,一靠深化改革,二靠经济转型,仅靠基建投资和出口拉动肯定是难以为继的。

    不过,白明并不完全认同外贸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已走到尽头的说法。他说:“外贸拉动经济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但外贸拉动经济的模式是可以转变的。过去,中国经济是粗放型发展,但现在是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总的来说就是方式转变、方向不改。”

    出口连涨热钱作祟

    虽然外贸形势并不是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但从去年的中共十八大报告到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决策层已多次强调要培育出口新优势。分析人士指出,这显示出在“内外两头受挤”的外贸大环境下,中国正在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寻找新的着力点。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增速连续回升,单月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2.4%和20.6%,前两个月总出口同比增长23.6%。

    但白明表示,几个月的同比增长还不足以影响全年的出口形势。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虽然今年一、二月外贸势头较好,但由于春节因素,每年一、二月份的外贸数据波动性较大,前两个月的开局情况仍不足以改变对全年外贸形势的总体预期。

    “除了补库存等因素导致中国出口上升之外,现在还有这样一种怀疑:中国最近的出口突然增加,进口突然下降,是有国外资本通过贸易渠道引热钱流入中国市场造成的。”白明说,“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还未开放,热钱只能伺机而入,途径之一便是做高中国出口价、压低中国进口价,借贸易转移定价、携热钱进场。现在来看,比较明显的依据是,中国最近的股市和楼市大涨,而这两个市场恰恰是热钱最喜欢的‘温床’。”

    不提数字看比重

    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就“发展国内贸易和促进经济合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考虑到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及今年外贸预期增长目标,但陈德铭在记者的“逼问”下表示,预计今年的外贸增长速度为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国外贸的增长目标是10%,实际进出口贸易仅增长6.2%。今年,国际经贸环境仍旧复杂,8%的增长预期是否过于乐观呢?

    “现在,中国外贸强调的不是数字上的增长,因为各种未知因素都会对这种数字上的预测产生影响。我认为,中国外贸的发展目标应是尽量保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白明告诉记者,“与其说提一个希望达到的目标,不如说‘hold住’一个更务实的目标。”

    对于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因素,白明认为,欧洲还未从经济困境中完全脱身,尤其是意大利最近又陷入危机,德国第四季度的经济也在下滑,危机一轮接一轮地蔓延,很大程度上拖垮了欧洲经济。同时,虽然美国经济向好,但其财政悬崖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此外,中日关系前景的不明朗对中日贸易也造成了影响。

    “未来,我们只能利用不能依靠与欧美日三大发达经济体的经贸发展。中国外贸发展的重点应放在金砖国家和东盟国家上,这些市场虽然现在在量上不及那些经济大国,但发展后劲儿足,我们现在占据有利位置,随着这些市场的扩张,我们的机会会更多。”白明认为,“这是战略性考虑,我们要先把棋子布下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