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羁绊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季雾霾频发,环境问题隐现。随后,在雾霾、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挑战公众安全的环保事件刺激下,今年的两会上,“美丽中国”、“环境保护”、“尾气治理”自然而然地成为焦点中的焦点。据统计,受全国多次严重雾霾影响的人口达6亿。不少代表委员对此忧心忡忡:“这样发展下去,最终挣来的钱全为医药‘买单’了!”
民建中央提交提案指出大气污染的深层次原因,建议尽快修订并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同时,逐步将PM2.5排放总量纳入国家约束性指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交通污染,加大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监督力度,以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市长鲁俊表示,治理环境污染,应该建立跨省行政区域的环境联合执法机制,并且应主动出击,不能被动应付,尽量“少当消防员”。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强调,思想中的雾霾不除,环境中的雾霾就难以消除。他建议尽快成立大的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统一环境监管治理职能,并改革地方政府机构,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环境监管治理体系。
在已经闭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达458件。全国政协委员霍震霆说,来北京参加两会前,好些人送他口罩。可见环境问题已经“深入人心”。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且不说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经济发展过于“激进”所导致,单就后续影响来看,有研究表明,污染企业每创造1元钱利润,政府就要花60元钱来治理污染,受污染所累,老百姓还要花15元钱去看病。如此“烧钱”,经济发展再“给力”又如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环境需要长期的战略性投入。当问题出现时,大家一股脑地关注、重视自然容易,但凡事贵在坚持。真正地对环境治理上心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地为之献计献策,这才是我们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