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用女性的柔韧完成职场跨越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袁远
见到徐晶是在北京刚刚回暖的初春,一身轻快的装束,一脸自信的微笑,徐晶丝毫没有给人微软大中华区IT总监这个“女强人”职位的压力。由于当妈妈不久,徐晶的身上还有一丝抹不去的温柔,让人在这个略带凉意的春天备感温暖。
当记者问起她当新手妈妈的感受时,徐晶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有了孩子之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质感,也更宽广了。在职场多年,自己不知不觉中被训练得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而孩子的到来充分激发了我感性的一面,过去很少有事情让自己情绪激动,而现在明显泪点变低,特别是看到伤害孩子的事情,我就不由自主地义愤填膺起来。”
国家带给个人的发展机遇
生孩子之前,徐晶是母婴垂直电商网站红孩子的高级副总裁兼CIO,而在此之前,她有着10余年在日化巨头宝洁的工作经历,离开宝洁前,她已担任宝洁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总监。有业内人士认为,徐晶第一次职业的转换可以说是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做大做强,高端人才从外企向民企流动的典型案例。不过,去年底她又从民企回归外企,担任了微软大中华区IT总监。对于自己的这一次次的职场转换,徐晶认为,这是伴随着自己的人生历程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
2008年初,徐晶离开宝洁加盟红孩子,这个决定其实是她对外企用人方式的一次反抗。1998年,徐晶离开父母来到北京,就直接进入外企工作。“当时自己在那里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工作环境,如果说职业有宽度和高度之分,那么那时的外企工作拓宽了我职业的宽度,让我的眼界和经历都丰富起来。”徐晶对记者说。然而,渐渐地,徐晶发现,外企对人才的使用开始呈现出一种资源过剩的趋势。“外企在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里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有清晰的组织框架,标准而规范的流程,工作岗位分工明确细致。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一些高端和精英人才的发展。”徐晶略带思索地说。
如果继续留在宝洁,徐晶可能就需要离开中国,去到新加坡等地区工作。但徐晶不想离开,中国正处于蓬勃的向上发展时期,徐晶感到这也是国家带给个人的发展机遇。从宝洁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总监到红孩子高级副总裁兼CIO,徐晶的职场角色发生了变化,由执行者变为IT决策者,她实现了其职业生涯的一次跨越。徐晶说,这次角色转变为自己在业务决策和对IT方向的把握上提供了锻炼机会。
职场需要一定的延续性
其实,对于一个希望在职场有所发展的人,徐晶并不赞成频繁地跳槽,甚至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尽管徐晶有过几次跳槽经历,但是自己的专业——IT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我的理想是把这个专业做到最好,走一条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徐晶语气平静但非常坚定地对记者说。在徐晶看来,职场是有一定的延续性的,她非常不赞成某项工作做一段时间就变化,那样非常不利于专业能力的积累。当然,徐晶认为自己的坚持也得益于自己的女性角色,“女性通常柔韧性较好,能克服职场上很多障碍和不利因素。”徐晶颇为骄傲地说。
在民营企业,往往会有一些元老级别的人,他们或许不像CEO一样欢迎外来者,接纳新鲜的事物和想法也比较慢。对此,徐晶认为,也是女性的柔韧在很大程度上帮了自己,因此通常女性从外企跳槽到民企成功率更高。
跨国猎头公司Manpower公布的一项对外资与民营企业人才竞争力的调查显示:选择跳槽时,在现有企业担任管理岗位的求职者中有61%会首选民营企业,并且这61%的人大部分来自外企。显然,民营企业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是促成这种人才流动的一大因素。不过,要真正在民企站稳脚跟,还需要像徐晶那样积极修炼内功,“男性会过于关注战略层面的沟通,其实赢得创始团队信任往往靠的是执行层面的成绩。从外企到民企,要适应很多文化差异,柔韧性非常重要。”徐晶说。
留给孩子最丰富的人生财富
徐晶告诉记者,自己从红孩子出来又回归外企——微软,并非与企业文化差异、价值理念等因素有关,主要是由于红孩子自身发展潜力所致。不过,这次职场环境的改变反倒更适合自己的新身份——一个2岁孩子的妈妈。相比民企,外企更相信个人能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因此给个人的工作自由度很大,你可以很大程度上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由于38岁才生下儿子,徐晶意识到自己不能像别的妈妈那样,有五六十年的时间看孩子慢慢长大,甚至变老……即便自己能活到80多岁,那时儿子也才刚入盛年。如何在最有限的时间里留给孩子最丰盛的人生财富,徐晶不敢耽误,尤其是他还是个男孩子,独立、乐观是必备品质。“我想让他能站在我的肩上看到更高、更丰富的人生。”徐晶目光悠远,缓缓吐出这句话,仿佛这想法已在她体内沉积多年。为了让孩子今后有主见、有是非判断能力,从不到一岁开始,徐晶就开始对儿子进行独立性训练,就是任何事情都坚持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无论是食物还是玩具,永远都会给孩子多准备几个备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