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7版:公司治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7版            公司治理
 
今日关注

2013年3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创新成就商业传奇”系列报道之一

非常小器的非常道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陶海青

    编者按: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首抛“微经济”概念,认为微创新将决定未来的竞争力。

    事实上,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微创新的过程。从燧石与钻木擦出第一朵火花,到电灯点亮整个世界;从墨笔与竹简书写出第一个文字,到iPad让人们遨游互联;从一叶扁舟望洋兴叹,到万吨巨轮驶过地球两极。这一切成就实际上都是微创新的结果。

    对中国企业来说,微创新更具时代意义:从微博到小额贷款再到微型创业,共享带来前所未有的行为透明度和经济利益的无限放大。创新,事实上并不是那么难。在互联网时代,新的游戏规则是:应用创新第一,技术创新第二;不再是十年磨一剑“大创新”,通过大理论、大发明、大创造来改变世界的几率越来越小,更多的将会是依靠精细化、个性化、实用化的微创新,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微创新虽小,但聚沙成塔,就能提升用户体验,形成门槛性的竞争力。

    可见,微小创新能产生颠覆的力量,执着于微创新的企业,才是中国企业真正的基石。小企业通过微创新能产生巨大效益,大企业通过微创新能实现新的突破,这是一种务实精神。

    《中国贸易报》将从今天起推出“微创新成就商业传奇”系列报道,首先探寻微创新的魔力,欲从微创新企业中发掘中国下一批世界级公司。

    微博、微信、微应用、微电影,形体虽小,力量巨大。在信息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碎片化、便捷化、个性化的“微需求”日益增长,以微产品、微电影、微旅游等为代表的“微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在两会上抛出了全新的“微经济”概念。他认为,“微经济”具有门槛低、分众化、市场大的特性,将成为经济转型发展中最为活跃的新生力量,而微创新将成为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微创新正成为业界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微创新的目的是改善客户使用体验,把体验做到极致,把产品做好,回归企业的本质。可以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进行着各种微创新,效果非常好。”广东非常小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小王也是王

    一个产品增加了微小的功能,便能带来数千万元的销售额;一项微小的设计创意,也能令一家小公司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占据半壁江山。时代在变化,许多民营企业正依靠“微创新”出奇制胜,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但一说到创新,很多中小企业主都摇头,没有资金没有实力,创新谈何容易。

    “创新并不是大公司的专利。行业不分贵贱,产品无国界,小王也是王,行行出状元。”梁伯强认为,民营企业搞创新,首先,要消除创新或微创新的许多误区,包括心理障碍,特别是从事传统产业的小公司,这些做小产品的小老板,更要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参与竞争的信心。他强调,创新没有行业门类的阻隔,也不分大小,而微创新处处存在。事实上,对产品而言,小至一根手缝针,大到一艘航空母舰,都能体现微创新的威力。

    梁伯强再次讲述了令记者印象颇深的两个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梁伯强有一位朋友,名字叫陈长玉,是青岛冀鲁制针厂老板,从14岁起当童工,一直专注在制针行业,现已有50多年了。他所从事的行业也许被大家都瞧不起,但他却是世界级的“制针大王”。

    陈长玉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专注,也在于创新,更精确地说是微创新。他在一根手缝针的穿线孔上发明了四项专利,即使是盲人和残疾人也能用他的手缝针缝补衣服。结果,这项产品的微创新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年的销售额高达8000多万元,中国只剩下7家制针厂,都被他控股了。目前,世界上只有印度的一家企业能与他竞争。

    还有一个更加有趣的例子。

    “猪毛大王”邓贵生曾有心理障碍: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在经营着一个传统的低贱行业,不好意思向别人介绍自己是做猪毛加工生意的,但他专注在这个鲜为人知的行业里已经20多年了。

    刚开始做猪毛生意时,邓贵生先收购猪毛,在大海边打上几个水泥池,把猪毛放进去浸泡,让猪毛与皮囊分离后,再把猪毛捞起来晾干卖出,把毛囊放入大海,由此造成了污染,整个过程需要两个月以上。当时,他的企业只有170多人,年销售额也只有几百万元。

    因为环保局的干预,他改进了生产方法,参照农民打稻谷,他发明了分离机。邓贵生将猪毛收回,放进一个烤箱里把毛烤干,再把猪毛放进分离机,将皮囊与毛分离出来,顺便还选出了长短毛。长毛当猪鬃毛卖;短毛能提炼出氨基酸,专门用来擦枪支弹药;皮囊包装好成为化肥。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小发明,属于微创新,却为他带来了巨额利润。第一,他减短了浸泡时间,原来要浸泡两个月,现在当天就可以把毛与毛囊分离。第二,把长短毛和毛囊分离并分别应用。一根猪毛进厂后,经过九道工艺流程,没有任何浪费。他的企业现在缩减为30多人。

    目前,邓贵生已经垄断了长江以南的所有猪毛,一年的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利润为5000多万元。这就是微创新产生的巨大财富。

    调动他人智慧时时微创新

    牛根生曾说过,富人调动财富,穷人调动智慧。

    梁伯强认为,对于资金不充足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时时进行微创新,用智慧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为此,企业家必须保持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采纳他人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均获得的发明专利是美国的1/2000,是日本的1/1740。日本曾对全国企业做过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一个员工向老板一年提18条建议,实施率为90%,参与率为74%。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创造力。在国内,平均每一个员工一年提几条建议?又有几条落实了?又有多少老板给了奖金?答案是:大部分企业基本上都是零,”梁伯强对此感到忧虑。

    为此,梁伯强不仅注意倾听员工建议,而且还制定了建议采纳奖励制度。

    在广东非常小器公司,员工可以随时提出改进建议,公司对主打产品指甲钳随时进行微创新。在一把小小的指甲钳里,梁伯强拥有37项专利,包括被誉为指甲钳行业的“神五”技术——两片式指甲钳。

    梁伯强表示,有新创意,产品才有差异。在同质竞争激烈的今天,产品差异化在细分市场更有杀伤力。

    对于业界普遍流行的“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的说法,梁伯强很不以为然。他认为,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标准、做品牌,结果却迷失了方向,越来越偏离企业的本质——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而圣雅伦则是依靠微创新生产出个性化产品,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撬动了一个大市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