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3版:商事广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3版            商事广角
 
今日关注

2013年4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涨价潮多地涌动 天然气“纠结”价改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徐淼

    编者按:天然气价格的调整已经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孩子,都在谈论天然气价格调整对生活的影响。

    如今,“涨价说”已不攻自破,但余波依旧在不少城市泛滥。从北京到上海,从杭州到武汉,从青岛到兰州……“抢气”虽不如当年“抢盐”般疯狂,却也扎扎实实地在各地上演。不少消费者彻夜排队买气,出手甚是大方,大有“屯气”之意。

    商品的每一次涨价都会引发消费者的恐慌,这次也不例外,而卖方似乎也有难言之隐。价格倒挂已把中国天然气市场逼得没有退路。

    尽管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出面辟谣,表示关于“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调”的消息纯属无稽之谈,但事态仍在扩大。据媒体披露,近日,国内多地正陆续准备上调民用天然气价格。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对《中国贸易报》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虽然否认近期天然气价格会集体大涨,但并未正面反对部分地区天然气价格小幅上调,这给地方天然气价格上涨“留足了空间”。地方气价的调整与“中央精神”并不冲突,地方政府此举或在有意试探国家发改委的“底线”,天然气价格的整体走势仍值得重点关注。

    价格倒挂掀波澜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广东、广西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如今,已过去1年有余,预期的天然气价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却迟迟未至。国家统一调价的谨慎态度并没有阻止各地上调天然气价格的冲动,曾被简单打上“涨与不涨”标签的国内天然气价改如在弦之箭。

    今年1月份以来,江苏、浙江、长春等多地纷纷召开居民用燃气价格调整听证会,业内预期,地方调价可能倒逼全国性天然气价改。

    为什么天然气价改如此紧迫?

    “进口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形成倒挂,改革势在必行。”隆众石化网天然气分析师杨玥回答说。

    目前,进口天然气已成为中国天然气供应的重要补充,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28.9%,接近30%。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天然气进口量(含液化天然气)425亿立方米,增长31.1%;表观消费量1471亿立方米,增长13.0%。此前有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大概位于每立方米2元至3元之间,而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到新疆地区的成本价格就在每立方米2.5元,这还不包括其他费用,所以进口天然气价格至少比国产气高0.5元至1元。

    此外,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国内天然气价格相当于等热值液化石油气价格的四分之一,燃料油价格的三分之一,进口天然气价格的一半左右。

    价格水平偏低就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和资源稀缺程度,特别是近年来进口中亚天然气价格尽管一高再高,却仍在按国产气价格亏损销售,形成了“价格倒挂”。“进口天然气企业的亏损已成现实,现在如果要继续推广天然气的使用,一方面需要消费者能够承受,另一方面就是经营企业不能出现长期亏损。所以,在不考虑涨幅频率的情况下,提价这个要素还是必要的。只要我们还需要天然气,那么在满足大面积需求的情况下,提价是必要的。”对外经贸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秘书长王炜瀚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谁是价改受益者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不断提高,完善价格机制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天然气产业链上下游众多“沾气”公司都将受益。

    王炜瀚进表示,如果从财务的角度看,天然气涨价最直接的受益者应该是与天然气利益最相关的生产企业和进口企业,以及天然气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商家,例如城市管网的输配服务商等。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石油企业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其中,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2012年,中石油天然气销量增加,亏损却愈加严重。中石油年报显示,受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亏损增大影响,2012年,该公司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经营亏损21.1亿元,比2011年的经营利润155.3亿元降低176.4亿元。有分析指出,中石油目前拥有中国约80%的长输管网、近70%的天然气量、中亚气的独家进口权和众多城市燃气项目,另外还通过控股子公司昆仑能源开拓LNG接收站与工厂以及加气站业务。若门站价或井口价能够提升10%,中石油2013年的EPS(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有望增0.08元。

    “天然气价改,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中石油和中石化。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逐年增加,进口量也增大,而国产气价格的增幅却不大,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现象严重,一直都是国产气补贴进口气。”任浩宁说。

    任浩宁认为,天然气价改是典型的伪命题!“天然气价格上调只会使油企受益,而普通百姓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天然气价格上调的区间十分狭窄,短期内采取任何措施调整价格的做法都不稳妥。天然气价改很难健全我国天然气行业薄弱的产业链条,试图通过价格机制来改变供求关系的想法过于幼稚。”他说。

    据悉,新一轮天然气价改将分两步走,此次价改将实行增量气涨价,存量气以稳为主。明年将是天然气价改的第二步,即存量气价格上涨至与增量气同等的价格。尽管存量气、增量气的定价模式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但也有专家担心这将会损害终端消费者的利益,尤其是工业用户将承受较大的成本压力。

    “天然气价格上涨,终端消费者要为此埋单。但改革的本质是利益调整,在矫正不当的同时,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伤害一些非目标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我倾向于政府财政补给弱势群体,算清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账,让弱势消费者以明确真实的价格获得补贴。”王炜瀚说。

    价改利好天然气进口

    虽然国内天然气下游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天然气终端市场需求快速扩张。但受到储藏量和勘探能力的限制,中国天然气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主任林伯强在博客中写道:自2010年开始,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增长速度惊人。2011年对外依存度达24.3%,较2010年增加11.5%;2012年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至28.9%。随着中亚、中俄、中缅等几条天然气通道近几年内开始供气,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还将迅速升高,2015年可能达到35%,占一次能源结构比例也可能相应提高到7%或8%。

    如今,国内外气价倒挂现象以及国内企业亏损的压力,正在“逼宫”天然气价改,问题的症结在于进口天然气已经成为中国天然气供应的重要补充。那么,天然气价改一旦大面积铺开,是否会对天然气进口造成影响?

    “天然气价改对天然气进口是个利好。”杨玥表示,虽然天然气进口价格倒挂,但进口数量是稳步增长的。同时,中石油、中海油等都在加速并购,这种做法一方面是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能源多元化的要求。

    根据高盛集团的说法,亚洲的液化天然气价格2013年将上涨,这是由于亚洲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供应的增长速度。

    据悉,天然气“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至2015年,中国天然气年进口量将达到935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将由2010年的15%提高至2015年的35%以上。陆上管道天然气进口方面,中国主要将目光瞄准相邻的产气国,主要包括中亚各国、俄罗斯和缅甸等。中亚天然气管道线于2011年全线贯通,设计年输气量为300亿立方米至400亿立方米;中缅天然气管道计划于2013年投产,年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另外,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进口正在谈判当中。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中下旬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其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深化能源合作的文件,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也有了出乎意料的进展。据悉,中俄两国计划在今年6月敲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对华出口俄罗斯天然气合同的条件。年底前,中俄有望谈拢价格,签订长期合同。

    曾有人担心,天然气价改是否会对中俄天然气管道贸易谈判带来波折?

    任浩宁表示,中俄天然气管道贸易谈判的最终结果主要取决于双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而贸易谈判所最终确定的交易价格、交易量则是重点,若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量多价廉,则国内天然气价格将趋于稳定,并存在小幅下调的可能。

    改革不能一步到位

    在涨与不涨之间,这场天然气价改的戏码不断显现出各利益方之间的纠结,其中,天然气需求方和生产供应方之间在不断对抗与博弈,而作为第三方的国家发改委则是天平中间的支点,尽量平衡各方利益。

    “一般意义上,改革从本质上说是利益调整,政府参与其中,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其实,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需求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推动的需求增长,至少不完全是市场的自主选择。”王炜瀚认为,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正确内涵是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定价机制。眼前重要的是,定价机制的设计工作要做细致。

    “所有的改革都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改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平衡要符合经济规律以及社会相关的价值判断。天然气价改不应局限在涨价上。”王炜瀚说,“天然气的价格改革涉及到很多方面:在不可能有竞争的环节做好政府的监管、保障落实消费者的利益等,这些都是定价机制改革最基本的内容。不能总等到亏损的时候进行调价,那么,将永远是最弱势的消费者面临着被改革,这就会造成社会公众对改革的无奈、惧怕,甚至怨恨,老百姓会认为‘一提改革就涨价’。要把改革做到位,而且要有一定的勇气和魄力来调整其他的经济关系,而不仅仅是为难终端消费者以及直接相关的企业。”

    林伯强则认为,在天然气价改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刻,我们更应当注意在加快推进价改的同时,不断完善配套措施以减少改革带来的影响。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考虑天然气价格改革,补贴设计尤其重要。为了照顾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户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新的定价方案必须设计有目标的补贴措施。例如对经济相对欠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门站价给予适当的优惠,同时,对民用天然气以及农用天然气进行补贴,尽量减少天然气提价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