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公务旅行者大幅增加在线旅游受追捧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袁远
近日,全球旅游业技术合作伙伴艾玛迪斯发布了研究报告,揭示了四大决定中国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趋势。这四大趋势包括在旅游过程中科技和基础设施应用的增加;中国旅行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亚太区国家间旅游障碍日渐减少,出国手续更为精简;高端和低端旅游市场快速增长。该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驱动这四种趋势的主要因素。
趋势一:“我”效应
“我”效应,即中国旅行者对旅行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目前,44%的旅行者独立安排自己的旅行计划,寻找新的目的地,这一数字预计会在未来增长到50%。“我”效应中另一重要现象是女性公务旅行者和老年旅行者的增长。在中国,超过1/3的公务旅行者是女性,为亚太区最高,这意味着她们会对旅游服务商提出更多要求。
一位从事公关工作多年,常年出差在外的张小姐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因为她是女性,出差在外首先关注的是安全问题。一般服务质量高的饭店通常把女性旅行者安排在较安全的3层至7层,并尽可能把她们的房间安排在电梯口附近。总台接待人员在把房号告诉她们时,声音一般压得很低,以防坏人听到。国外很多饭店都在客房中专门放置了《今日女性旅行者须知》,就安全问题向她们提出建议,如绝不轻易放陌生人进房、将“请勿打扰”的牌子挂在门上等。
张小姐说,女性公务旅行者还有更多健康方面的考虑。她选择饭店时会考虑其健身设施如何。另外,价格合理的按摩服务也是她比较在意的,由于出差时独处时间较多,利用这个时间健身是很多职业女性的选择。此外,酒店的附属设备是否丰富多样,也决定了女性商务旅行者的旅行质量。张小姐说,千万别小看吹风机、熨斗、大晾衣架、落地镜及各种各样免费盥洗用品的作用,它们会让你的旅行顺风顺水。
趋势二:高低端旅游形成“杠铃”现象
“杠铃”现象就是高端和低端旅游市场呈现杠铃式增长。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中,32%的公务旅行者和50%的休闲旅行者都曾搭乘廉价航空公司飞机进行跨国旅游。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大部分旅游者都还在进行低成本旅游。尤其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旅游淡季时,景区门票、宾馆住宿、餐饮以及民航客运等一系列与旅游相关的出行成本也会随之进入“下降通道”。
在旅游淡季,很多星级酒店的价格“缩水”。一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旅游酒店的降价空间很大,在淡季通常可以享受半价折扣。全国各大航空公司在淡季为增加客源,也纷纷推出多条特价航线。另外,随着老年旅游者的增多,诸如“夕阳红”、“银发团”这样的特色项目正在成为旅行社淡季的主打产品,而大部分老年人成为低端旅游消费的主力军。
此外,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富裕阶层数量将会实现6倍增长,旅游将成为他们最青睐的休闲活动。他们平均每年出国旅行2.5次,旅行可占到他们所有支出的25%。需要提醒的是,这部分旅行者更注重能否得到最好的旅行体验。
趋势三:出国手续越来越简便
该报告揭示的第三个趋势是亚太区国际旅行手续将越来越简便,旅游障碍日渐消失。目前,7%的中国旅行者认为签证是限制他们旅游次数的主要原因。而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中国旅行者的重要性,开始计划消除或减小对中国旅行者的签证限制。因此,中国旅行者将可以在亚太区及其他地区享受更自由的旅行。宽松的旅游政策将使多元化的旅游行程成为趋势,致使人们需要更加完备的预订工具。
趋势四:在线旅游备受推崇
研究表明,尽管大部分中国旅行者仍然通过旅行社来安排行程,但是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将使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预订。在未来,将会有70%的中国旅行者使用互联网,这一比例在亚太区所有国家中是最高的。用户需求的增长让移动旅游成为一个香饽饽,各大旅游网站也纷纷将目光锁定该领域。目前,以携程、艺龙、去哪儿、同程为代表的在线旅游企业先后大力进军移动互联网。但目前国内在线旅游网站的移动互联业务大部分还处于摸索阶段,有很多问题尚待探讨和解决。去哪儿网媒体总监告诉记者,目前,25%的旅游相关信息搜索来自移动设备,与住宿相关信息的搜索在来自移动设备的旅游相关信息搜索中的比例达到了33%。从Google所作的报告中发现,使用移动设备上网获取旅游相关信息的休闲旅行者和商务旅行者比例较高。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消费者从“优先选择移动渠道”转变为“只选择移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