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4版:商人画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4版            商人画廊
 
今日关注

2013年8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能搞定珠峰,还有什么搞不定?

——记那些征服过珠峰的企业家

来源:中国贸易报  

    ■尚洁

    有一种人天生就带有强烈的征服欲望,这种征服的欲望让他们不甘平庸,人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场场战役,只有胜利才能给他们带来存在感。这种人一旦创业,也会跟别人诉说开创期的苦楚,但他们会补充说那时是“痛并快乐着”。等到他们的公司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而只是一串数字,还有什么可以令他们有征服的欲望呢?珠穆朗玛峰。

    爬珠峰必须有3个先决条件:第一,有钱。在春季,政府向单独爬山的个人收费2.5万美元。第二,身体好。高海拔会对人身体产生影响,通称“高原反应”,另外还有低温、强日照等。第三,有决心。光训练至少也需要两年以上。每周两到三次训练,力量训练和心肺训练交替,必须坚持。

    登珠峰让人有一种征服的欲望、一种向上的动力、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当然,不是谁都能爬上去。史玉柱也曾想征服珠峰,但是在半路因为各种原因不得已下去了。但时至今日,挑战过珠峰的中国企业家已不在少数,王石、郁亮、黄怒波、张朝阳、王秋杨、王静等,在他们的榜样作用下,很多企业家也把征服珠峰当作一个人生目标。但其实,珠峰不仅仅存在于西藏,珠峰是在每一个人心中。

    王石:我是强人

    当时王石去爬珠峰,外界的猜测是他在工作上遇到了瓶颈,公司内斗激烈,他几乎被架空,大权旁落,所以选择了这种方式去排遣心中的郁闷。当然,这种说法被王石极力否认。

    王石说爬完山以后至少瘦了10斤,到了8000米以上的高空,领略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情怀。当时,他和他的同伴设定了一个激励机制。同伴要到8848米的高空求婚,他要跟着一起做见证人。不过登上去以后,他并没有满足感,等到回到了大本营才缓过来:哦,我干了这么一件牛逼的事情。

    本来以为上了顶峰,把五星红旗一插,一定会非常激动,谁知道等上了山顶,动作非常非常慢。他讲述了高原反应,严重的时候,智力下降到了6岁,吸一下氧可能能够恢复到12岁。从1953年至今,有1000多人爬过珠峰,还有170人把生命留在那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王石曾经哆嗦过,害怕过,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关掉了对讲机,不向大本营请求支援,因为请求完成了需要两天支援才会到,自己肯定活不下来,还不如自己好好去克服障碍。

    当别人说50岁的王石是拼了老命爬上去的时,王石也极力反对,他说70岁的人都爬过,我50岁算年富力强。

    嗯,正如王石自己所说的,他是个强人,是企业界少有的强人。

    张朝阳:爬完不久就抑郁了

    作为普通人,慢悠悠地向人生的顶峰攀登,许多时候还气喘吁吁,但因为慢,可以欣赏一路的风景。但有些天才人物不行。他们人生的路走得特别快,几年就走完普通人一辈子要走的路,并且登上了顶峰,他们一定是很孤独的。

    这是张朝阳的自述:高海拔能帮助你更容易体验这种没有思想的状态(也不一定,有的人在艰苦而陌生的高海拔地带,任何一点在平原上不以为然的小事都会为之钻牛角尖,情绪跌宕起伏)。每次登山下来都恍如隔世,人也有些变化,身体的弹性和适应能力增强了,不讲究了,更糙了点,登山前的很多事情被简化后变成了永久记忆……

    登完珠峰后没多久,张朝阳就抑郁了。也许是世界上所有难做的事情他都做到了,高处不胜寒。闭关后,搜狐的各项事业都渐渐落于人后,张哥不淡定了,于是就在2013年喊着复出了,搜狗未来如何,PPTV未来如何,这个爬过珠峰的汉子还能创造奇迹吗?

    黄怒波:爬山的诗人

    2010年5月17日,西北汉子黄怒波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由尼泊尔境内南坡一侧登顶珠峰的中国企业家第一人。登临珠峰之巅,黄怒波小心翼翼地摘下氧气面罩,轻声诵读自己写就的诗句,那一刻,被自己感动的他已然泪流满面。

    很多人都是不知放弃,最后把生命留给了珠峰。2009年,当黄怒波爬到8700米的时候,他决定放弃,因为生命更重要。2010年,他卷土重来。“珠峰归来,对我来说出现了两个现象,一是留下了‘后遗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头脑中以及眼前总是有山的影像出现,特别是晚上睡觉时,感觉自己还在不停地攀登,感觉山那么高远总是走不到尽头。二是下山后不愿意多说话,因为每一次的攀登都会目睹死亡、经历风险,下山后一时还难以摆脱这些场景的影响。”

    作为一名诗人,爬了一次珠峰,历时一个多月,他写了40多首诗。

    王秋杨:一边写日记一边爬山

    王秋杨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在生儿子前一个小时还在跟客户谈单子,谈完单子自己开着车就去医院生产了。她不仅是一名妻子,还是老公张宝全的得力助手。

    “上有老,下有小,事业上又是一个最较劲的阶段,忽然间发现,自己对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处理不好的时候,就会有一点紧张和焦虑。”这种焦虑之下,王秋杨决定去攀珠峰。登上珠峰前的一天,她给老公张宝全打电话说,我一定会活着回来,尽管她冲顶前一夜帐篷里就死了一个人。

    王秋杨热爱爬山,虽然爬山需要一定的财富基础。对此,她并不避讳,“财富确实给我带来虚荣心的满足和很好的物质生活”,但是每次出发前,她都是偷偷写好遗书,告诉家里人自己出差。

    如果说西北汉子黄怒波是一个诗人,那么王秋杨就是一位散文家,她用女性的视角记录下了登峰日记并成书出版,起名《只为与你相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