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向中国企业抛出绣球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本报记者 范丽敏
提起意大利,人们立刻会想到GUCCI(古驰)、PRADA(普拉达)、兰博基尼、玛莎拉蒂、法拉利……
“其实,意大利不仅有时尚品牌和奢华名车,还有葡萄酒、橄榄油、机械、家具、咖啡、时装等。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全部产品,都能在意大利找到,并且极具品味。”近日,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及中国区总协调官赖世平在投资意大利推介会上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瞄准“意大利制造”。
品质立国
“与中国广阔的领土相比,意大利确实相当小。”赖世平表示。然而,意大利地方虽小、企业却不少。记者了解到,意大利有20个大区,总共有20多万家企业,可以说无处不在。由于国土面积有限,因此,大部分生产企业不可能做太大规模,只能靠质量取胜。
以意大利葡萄酒企业为例。赖世平表示,意大利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南部西西里岛的葡萄酒产量是澳洲的两倍,且历史悠久,意大利生产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出口也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据赖世平介绍,虽然意大利葡萄酒的产量是全球最大的,但意大利葡萄酒都是由一个个酒庄生产的,规模较小。从北到南,意大利到处都是酒庄。
“众多规模较小的意大利酒庄没有能力花很多成本在营销上,也无力进行资本运作,因此无法靠扩大规模而降低成本,只能视质量为生命,靠着高质量的产品生存。”赖世平说。
视质量为生命的意大利葡萄酒不仅有品牌,更有投资价值。
“纽约是意大利葡萄酒的拍卖交易中心,我们也见证了那些意大利顶级酒庄的超级托斯卡纳(Super Tuscany)、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不断上涨的需求。”苏富比亚美区CEO兼总裁Jamie Ritchie(钱礼智)说,“二级市场和潜在价值也带动了价格的上涨。”他认为,随着波尔多和勃艮第葡萄酒价格上涨到惊人的高度,意大利葡萄酒成为了一种相对“物超所值”的投资选择。
“除了喝意大利葡萄酒外,还可以吃意大利面、穿着意大利时装、用意大利家具,消费者生活中所需要的全部产品,意大利产品都是最有品位的,其品质在全世界都备受推崇。”赖世平说,意大利是品质的国度,也是品牌的国度。
赖世平认为,意大利产品之所以闻名世界,靠的不是广告和营销,而是其精良的做工和出众的质量。
中国企业看好“意大利制造”
“我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投资意大利”。意大利驻华使馆新闻参赞马斐桐在推介会上表示,意大利是中国进入欧洲主要工业国家的捷径,也是通向地中海盆地和巴尔干地区国家的桥梁。从物流方面来讲,从中国到欧洲大陆的交通,取道意大利要比取道北欧各国的成本低25%至37%。
此外,马斐桐认为,如果投资汽车工业、生命科学、旅游业、信息和通信技术、物流以及时尚行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中国企业将获得技术和品牌优势。
马斐桐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外国投资者,意大利引进外资及企业发展署都与相关的政府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网络,也与中国的很多学术机构、研究机构有很多的研究合作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企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开始瞄准“意大利制造”。
在2012年年初收购了Ferretti(法拉帝)之后,中国投资者还瞄准了Chianti(基安蒂红酒)、Ferragamo(菲拉格慕,是意大利的女鞋王国)、Cucinelli(柏绮名品,被誉为低调奢华的“山羊绒之王”和“服装界真正的奢侈品”)等,有的已经或者很快将其收购或合作。
正如马可·波罗曾前往中国并带回技术创新一样,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中国人前往欧洲,到意大利试图获取知识、管理技术等无形资产,这被称为反马可·波罗效应。
据统计,目前,包括海尔集团、哈杉集团、万向集团和中联重科在内,约有80家中国内地企业和52家香港公司直接投资意大利,这比10年前增长了230%。
“然而,相对于意大利对中国的投资而言,目前,中国对意大利投资才刚刚开始,所占比还比较小。”赖世平说,未来,随着欧债危机的逐步解除、意大利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中意交流和互动的更加频繁,中国企业对意直接投资的领域和规模势必将有更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