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鏖战“双11”市场格局初定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陶海青
“双11”电商促销战落下帷幕。仅从数据上看,各大电商可谓“硕果累累”。
11月12日,阿里公布了“双11”全天的交易数据: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为350亿元,比去年的191亿元增长83%。京东表示,截止到11日中午12点,订单量达到平日全天水平,网站流量是平日的2.5倍。苏宁表示,移动客户端销售同比增长了10倍……
这场购物狂欢的背后,折射出电商市场格局的演变:天猫与淘宝独占鳌头,京东商城居于第二,挑战者是易迅、苏宁易购、亚马逊、1号店等公司。
但这种格局仍存变数。随着微信支付、线上线下打通等策略的相继实施,天猫与淘宝的首位宝座有可能不稳。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
今年,互联网金融销售破亿的速度再次被刷新。
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年,互联网金融首次加入“双11”活动阵列,基金理财辟出专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开卖仅10分钟,淘宝理财产品国华人寿华瑞2号,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成交金额突破一亿元,成为花费最短时间成功破亿元的单品单店。
随后,生命人寿、易方达也宣布,销售额破亿元。
来自阿里集团的数据显示,截至11日24时,成功通过支付宝完成支付的理财产品总成交金额达到9.08亿元。其中,国华人寿官方旗舰店总成交金额5.31亿元;易方达基金官方旗舰店总成交金额2.11亿元;生命人寿官方旗舰店共计售出1.01亿元的理财产品。从整个销售成果来看,无论是基金还是保险,收益预期远高于同类理财产品。
徐鹏与人合伙在淘宝网开店已经6年多了,每年的11月11日,都是他们最忙碌的一天。他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今年的‘双11’有两点令人吃惊。第一,以最短时间销售额破亿元的,不是家电,也不是女装,而是首次参加‘双11’网购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第二,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量非常大,显示了互联网理财的强大潜力,打开了行业竞争新格局。”
“双11”全球升级
与此同时,“双11”网购盛宴也蔓延至海外。
今年,天猫在华人聚居地区首次设立海外购物分会场,包括中国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华侨同胞和海外友人都可以通过专属分会场和跨境物流,买到天猫大促销活动商品。
数据显示,首次开启的“双11”网购海外专场上,港澳台及海外的总交易金额约2.2亿元人民币,国际转运平台处理5.4万笔订单。其中,台湾地区的成交金额同比上升189%。
为降低海外华人内地网购的跨境物流费用,除直运外,此次还提供了中国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海外转运方式。卖家通过淘宝的集运服务,把海外消费者在天猫购买的商品先寄到转运仓库,然后合并包裹后一次运往海外。阿里旗下的支付宝还为此投入了3万个运费红包进行运费补贴。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振飞表示,海外华人,尤其是中国港澳台、东南亚的网民参加“双11”购物,基本和国内购物体验一样了。
或许,“国际版淘宝”将为中国低迷的外贸出口打开另一种思路。
中国将成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市场
“双11”商家与消费者的狂欢是近年来中国电商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专家预计,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市场。
相关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去年,全球在线零售交易额达1.09万亿美元,美国达2255亿美元,中国达2015亿美元,暂居第二。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为7.8%,与二季度相比又提升了0.5个百分点,此外,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同比增速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3.2倍。
据艾瑞分析认为,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整体交易额依旧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速超过40%。一方面,随着三四线城市互联网渗透率的提升,培养了三四线城市网民的网购习惯;另一方面,网络购物核心企业的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营销内容更加丰富,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平台、户外广告、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来覆盖不同用户群,把消费者从线下引入线上,激发网购用户的消费热情,用户规模的增长是助推网络购物市场规模的驱动力之一。
GAP中国区业务发展及电子商务高级总监吴秀美坦言:美国的销售旺季很明显,就是圣诞季,但这两年做下来,“双11”在中国市场的效应更明显。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也预测,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