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业大门有望对外资开启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插图设计/高阳文 |
本报讯 为顺应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商务部正在积极研究典当业对外开放问题。在新近成立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并没有列出典当业。这意味着,典当业成为了自贸试验区内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
继租赁、拍卖业等对外开放之后,我国典当业开放之门也将开启。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巡视员张蜀东在近日召开的典当拍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我国还没对外资开放典当业,但为了顺应经济开放的需要,商务部正在积极研究相关问题。
张蜀东透露,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未将典当行的设立列入外商政策负面清单,外资享受国民待遇,将与国内典当行统一接受行业管理。
记者了解到,与拍卖、租赁业等不同的是,目前我国的典当业对民营企业已完全开放,但还未对外资正式开放。
张蜀东表示,在国外,也有一些国家认为典当行业有社会救急的功能,一般来说,还是优先于国内企业。“比如在巴西,典当行必须是国有企业,由国家指定,要承担救济的职能。”他表示。
“目前仍未有外资典当行申请进入自贸试验区,如果进入,则将享受国民待遇,并要接受我国相关部门的统一监管。”张蜀东补充道。
对此,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诸多政策尚处在理论阶段,能否有效落实尚未可知,且自贸试验区设立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其他领域的改革力度相对较小。典当拍卖行业虽然也被上海自贸试验区所提及,但短期内大范围落实的可能性非常小,国家层面需把政策、法律调整到位,而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对外开放。
如若外资进入,将对我国典当业产生何种影响?
在马遥看来,当前,我国典当拍卖行业尚未形成良性循环,此时大规模引入外资势必会给国内企业造成较大压力,“游戏规则”的设定很大程度上影响外资和国内企业之间的发展态势和市场格局。不过,若国内典当拍卖企业趁机向外资学习借鉴,规范行业秩序、完善信用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则国内拍卖典当行业势必会发展得更好。
(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