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燕窝对华出口有望解禁 走私将遭重创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袁远
记者近日获悉,在2011年下半年被叫停进口后的马来西亚燕窝近期有望被“解禁”。继今年4月份8家马来西亚燕窝生产企业获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认证后,上个月,国家质检总局再度赴马来西亚检查其燕窝出口准备工作。广东省燕窝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兵表示,明年1月份,马来西亚燕窝进口或能恢复。
明年1月中国将恢复燕窝进口
而根据马来西亚国内的估计,该国每年燕窝产量达到60吨,90%以上出口中国。在2011年8月16日,浙江省工商局抽检发现,三万多盏血燕的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血燕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0%。此次抽检中,燕窝行业几乎遭受了覆巢之祸。广东的“鹰皇”、“正基”,厦门的“燕之屋”、北京的“庆和堂”与杭州的“李宝赢堂”等知名品牌无一幸免。而在原产地东南亚,燕窝已从每公斤1.1万元降至9000至1万元。受2011年“血燕事件”影响,近两年,马来西亚燕窝对中国出口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第113届广交会第三期进口展现场,有专程前来推销燕窝的马来西亚参展商表示:没有了中国市场,今年,马来西亚的燕窝价格同比下跌58%。
据悉,在今年4月,由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联合组成的6人专家代表团对马来西亚燕窝产业展开为期两周的考察。经过中国专家团的详细检疫,8家马来西亚燕窝加工厂已经过CNCA认证。这也被视作中国将恢复马来西亚燕窝进口的积极信号。业内消息称,明年1月,中国将恢复进口马来西亚燕窝。
“裸装”引来风波
燕窝经销商凌风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2011年的假“血燕“事件,很大程度上出在包装环节。燕窝的包装一般是“裸装”,也正是裸装,产品上没有任何上游加工商和厂家资质信息,无法溯源,才导致两年前的“血燕”造假风波。凌风介绍说,正常的燕窝一般都是微黄色,呈现象牙色泽,而经过漂白的燕窝,颜色很不自然。劣质的燕窝为了美观,还会在挑毛之后进行刷胶缝补,这增加了燕窝的重量,但同时也增加了食用的不安全因素。好的燕窝纹路清晰分明,还能看到手工挑毛后留下的缝隙。同时,劣质燕窝因为含有水分,不容易折断,干度上却不达标。而干度达标的燕窝都是一折就断的。另外,劣质燕窝为了节约成本,还会在用药水进行漂白处理,并在挑完毛后,把燕碎粘上去,这样起码每盏增重2-3克,但也带来了不少杂质。
业内人士称,比起以往很多零售商进口的“裸装”干燕窝,此次恢复进口之后标准将严格很多。未来,国内燕窝商进口燕窝将通过这些获得CNCA认证的燕窝加工厂出口,并且将采用定型包装的方式出口。采用定型包装之后,燕窝的标签上将标上马来西亚加工企业和品牌商等信息,该包装也是燕窝进入国内零售市场的包装。
允许小规模进口?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尽管马来西亚燕窝的“解禁令”还没有正式生效,市面上已有很多燕窝都声称是马来西亚原产。本报记者问及一位燕窝经销商,“不是前两年马来西亚血燕出事后,国内就不进口大马的燕窝了吗?”经销商对记者表示,小规模的进口还是允许的。而且坚称自家买的燕窝和同仁堂的一样,都是通过正规渠道过来的,他们在马来西亚还有合作的燕屋。另外,他们销售的每盏燕窝上都有防伪码,可以保证品质。至于国家要求的马来西亚加工企业和品牌上的信息,就难以在燕窝的标签上看到了。如果想证明他们销售燕窝的品质,就只能参照他们出示的所谓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出具的检验报告。而报告检验只针对某一批燕窝产品,要想对具体每一个产品做质量评判,就很难找到依据。这位经销商最后还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卖的比较多的还属马来西亚燕窝。
可见,虚假燕窝、燕窝走私在2011年之后广泛存在于燕窝行业。广东省燕窝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兵预测,中国恢复燕窝进口之后,随着包装燕窝通关等规定的同步执行,走私燕窝将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