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3版:商事广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3版            商事广角
 
今日关注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搭建P2P平台 提供差异化服务

来源:中国贸易报  

    在网上借钱给陌生人,获得比存款和理财产品更高的收益,这种叫P2P的生意在中国备受争议,却日渐火爆。

    虽然这种投资蕴含风险,不仅可能被监管者认为是非法集资,而且可能投出去的钱有去无回。但就是这门“小”生意,却搅得各大银行寝食难安。

    最近,银行出手了。首先试水P2P的是招商银行。

    中国青年海归协会创业投融资部负责人徐振凯博士认为,大的金融机构进入P2P行业,对行业来说是有益的事情。银行开展P2P业务,将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化,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在竞争中实现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行业中杀入金融大鳄,深圳金海贷董事长张博宇表示,民间P2P和银行的P2P平台针对的客户不同,仍然可以差异化生存。

    招行低调推出P2P

    9月17日,招商银行在其官方网站小企业e家栏目中低调推出基于P2P模式的稳健融资项目,年化收益率达6.0%至6.3%。对缺乏投资渠道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收益远高过存银行,也高过市面上绝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收益。

    还不到一天,5000万元的融资金额已全部被“抢购”。

    招行目前对该项新业务甚为低调。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项业务已经在监管机构备案并获得监管批准,但由于新业务刚刚上线,相关内容还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因此不便对外大规模推广。

    在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刘瑞看来,招行的该项业务与平安集团的陆金所已经开展的业务非常类似,都是基于金融机构搭建的P2P业务平台。“与平安集团通过子公司陆金所操作有所不同,招商银行是以传统商业银行的身份来创办P2P平台的,在融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方面更具优势,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业务创新尝试。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认为,银行创建的P2P平台本质上是委托贷款业务的一种。“既然是委托贷款,银行虽然在项目尽职调查和风险控制方面有专业优势,但不应为融资项目做信用背书,也不应承担任何风险。”郭田勇认为,“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可以很快把业务规模做上去,应该可以视作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和探索转型之路上的一种创新。”

    平安陆金所上线

    事实上,除了招行,正在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平安集团已经更早试水P2P。

    早在2011年9月,平安集团斥资4.2亿元创办了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所。

    行业人士认为,陆金所是平安试验创新业务的一个棋子,更是平安集团实现梦想的一个平台。通过陆金所,平安可以整合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实现平安的金融帝国梦想。未来,大宗商品交易、大型投融资项目都可以通过陆金所来实现。

    与其他P2P平台将债权分拆不同,陆金所进行的是“一对一”的投融资配置。陆金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借款人与贷款人是一对一的完整债权,如果借款人要将债权转让,那也是完整转让,此举令P2P平台上的资金不具备乘数效应。

    陆金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陆金所平台上每一笔贷款都是有担保的,可以给借款人以稳定、无风险的收益。如果贷款人违约,那么担保公司要代替赔付。相应的,贷款人需要根据自身信用情况支付给担保公司担保费,这笔费用由贷款人承担。

    目前,对于究竟如何来做P2P贷款,还处于摸索当中。

    据悉,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在筹备开展P2P业务。广发银行总行有关人士表示,对P2P业务仍处于调研阶段,目前并无明确的结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