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会展名城面临四大瓶颈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2013中国(青岛)农业机械展览会现场 |
■连茂明 于伟
在全球知名的达沃斯论坛来中国挑选举办城市时,考察的第一个城市就是青岛,但最终因其会议设施不足而放弃;当青岛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中国(青岛)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农机展)时,周边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打算参加开幕式的参展商迟到了3个多小时;当青岛举办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需要同声传译的人才和设备,却还要从北京、上海引进。近年来,伴随青岛会展业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题材展会偏少、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以及发展平台不够等结构性问题确实开始凸显。青岛会展经济发展面临哪些瓶颈?又该如何破题?引起了业内深思。
政府扶持资金力度不够
“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青岛对本土会展企业及展会品牌的扶持力度还不够”。采访中,每当谈到青岛会展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时,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首先想到这点。一位会展公司经理坦言:“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为举办一个会展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如果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那对我们而言,就如吃了一颗定心丸。”
事实上,青岛市政府对会展业有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为激励本土会展业的发展,2011年,市会展办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扶持展览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发展得到扶持后,青岛大中型会展项目规模扩张明显,两年来增幅约30%。
但相比国内同类城市,青岛市用于会展业的扶持资金数量属中等水平。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他去洽谈一个展会,登门拜访主办方时,对方问能给多少资金扶持,他狠了狠心说出30万元,然而,济南的代表也到主办方处洽谈同一个展会,他们直接开价70万元。就这样,这个展会落在了济南。
在调查中,记者获悉,政府对会展业的专项扶持资金,被政府主办展会占去了一半以上,民营企业获得的扶持资金很有限。“一个展会要举办下来,从策划到运作再到具体执行,有租金、通信费、宣传费、人力费、团队运营费等各种费用,公司每年的投入高达七八百万元。而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展会,没有七八年是不行的。”青岛海展集团董事长贾峻莱表示,如果只靠企业自己投入,很难坚持下来,而申请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又很难,他认为这至少说明资金扶持制度还不完善。
硬件跟不上,缺展馆综合体
硬件设施的缺乏也是青岛会展业发展的一大短板。“目前,青岛虽有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又新建了青岛国际博览中心,但青岛还是没有一个可以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及餐饮中心于一体的专业展馆综合体,。”贾峻莱表示,综合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会展业的经验看,一个大型的展馆综合体是会展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但青岛目前还没有这么个地方。随着各个城市新建场馆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岛也需要有一个几十万平方米的展馆综合体。
交通的问题也制约着青岛会展经济的发展。今年10月份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农机展,规模为历届农机展之最,同时也是山东省历史上承接的规模最大的展会。然而,一位参展商介绍到,展会规模很大,人气很旺,但交通却堵得水泄不通。展会第一天,参加开幕仪式的一些参展商,本应是早上八点半就到展会现场,但就因交通拥堵,最终十一点才到,在路上被堵了3个多小时,错过了开幕式。这位参展商表示,按照国际规范,从展馆到市中心的距离应该不超过10公里,公交、地铁、轻轨、快速交通应该遍布,能四通八达,但这一点,青岛目前还没做到。
人才缺口大,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青岛有了一些同声传译人才和设备,但要举办大型的国际会议,还需要从北京、上海等城市引进。”一位会展公司老总告诉记者,精英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虽然青岛各个大学包括职业教育,做得还不错,但在会展有关方面专业的培训还不能满足需求。
从事了十多年会展业的贾峻莱也有同感:人才难招,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会展业作为青岛的新兴产业,会展设计师也曾一度被列为发展前途最为光明的职业之一。”贾峻莱说,然而,目前青岛会展行业的专业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尤其是像会展设计师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一个会展项目需要20多人专门负责,部分项目负责人的年薪甚至高达20多万元,但依然招不到合适的人。”
机制不顺,市场化运作需加强
青岛会展业的机制运行不顺畅,政府相关部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也广受业内诟病。一位会展公司老总给记者举例说,国际时装周、航海博览会、消费电子博览会等是在青岛举办的知名的几个大型展会。但是,这些大型的展会都是由政府主办,缺少市场化的运作。“对于这些展会,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大笔的资金,如果把资金作为扶持资金给企业,由企业运行,完全市场化操作。那么,这些展会绝对会比现在做得好。”一位会展公司负责人说道。
“对于展会行业,政府应起疏导、引导作用,保证整个会展业的市场环境健康有序发展,而不是政府掏钱办展会。政府应尝试与知名的展览公司合作,打造知名品牌展会。若政府管得太多,反而不利于会展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正确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延伸阅读
外国专家谈青岛会展业发展
Jenghiz von Streng是瑞士籍投资分析师,会展业专家。他认为,青岛欲发展会展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从数以百计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招来顶级的会议和展览,在竞争剧烈的会展市场中争一席之地。
第一,青岛要专注发展其自身优势。青岛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港口,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港口之一,可谓中国“蓝色经济”的先驱。青岛的海洋工程、航运、造船业、海洋化学和生物技术行业皆领先同侪。此外,30%的中国海洋研究机构都设于青岛,拥有中国一半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人才资源之丰富,绝非一般城市能比拟。青岛拥有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加上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会成为“蓝色经济”会展项目的必然之选,要在国际上独领风骚,也就指日可待。
第二,创新。在创新方面,应将青岛率先打造成领先全国的“绿色”会展城市。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会展业算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随着中国企业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成为成功会展的重要指标。青岛是一个美丽而干净的城市,早已赢在起跑线上,至于能否成功,则要视乎政府的推动和企业的自觉。
第三,若要让青岛会展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与世界知名的会展主办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青岛的会展维持在一个高水平层次。天津和大连与世界经济论坛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若青岛能找到一个类似的合作伙伴,同时借助其自身优势,打造成“绿色城市”,那么,青岛离中国领先会展城市的地位,就只有咫尺之遥了。